風雨夜撤離(第2/7頁)

各地援軍已經進城。

“估計有五萬人吧?”理文道。

“也許更多。我想調查一下,可這一次不能派很多人。”譚七又搖了搖頭。

“太平軍到什麽地方了?”

“先頭部隊已到醴陵,殺氣騰騰。”

“全州事件可不能再次重演啊!”

譚七搞諜報工作,他說不能用很多人,是說很難找到人協助。用錢雇來的人靠不住。以前協助太平軍的人,大多對當政者懷有敵意,或對現狀不滿,起碼認為現狀應當改變。長沙一帶天地會勢力相當強大,他們反對現有制度,但現在協助的人卻很少,譚七感到苦惱。長沙大部分居民都覺得現在的狀況不錯,要改變,他們不會贊成。誰想破壞目前的好光景,誰就會把百姓推到敵人那一邊去。

“這樣不行啊!”理文挨近譚七身邊,小聲說道,“一定要把長沙的情況原原本本地轉告給天王或東王。百姓對官府現在的做法很滿意,很難找到內應。我個人意見,不要打長沙,趕快向前進軍。不管能不能接受,我這個意見望一定轉達。”

“一定轉達。”譚七點了點頭。

“對手是左宗棠啊!”理文想把這話說出來,但又打消了這想法。

太平軍中不會有人知道左宗棠的名字。長沙城治安好,不是因為那五萬軍隊,而是因為強化了軍紀。左宗棠不過是區區幕客,但他憑借幕僚之便,可以對張亮基施加很大的影響。加強軍紀、發放庫錢、收購物資、救濟貧民,都是左宗棠的建議。

在當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高級官僚中,布政使潘鐸算是個敢作敢為的有才之人。因為庫錢屬布政使管轄範圍,中國的官僚制度培養了極其強烈的山頭主義思想,即使巡撫聽取了幕客意見,想用省裏的錢庫,若布政使不同意,那他也毫無辦法。

長沙城的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好轉,治安好了,婦女和孩子可以放心外出,街上自然熱鬧了。軍隊的待遇好了,夥食改善了,還有酒喝,士兵自然也不會到街上逞兇。

盡管這些變化是暫時的,但在長沙的百姓看來非常可喜。這是由於政府中出了張亮基、潘鐸、左宗棠這些有能力的人。《湘軍志》記載,當時人們“忘其為圍城焉”。

城內巡邏的士兵也都穿上了制服。當時一提到當兵的,百姓就唾棄。為了扭轉這個印象,首先要改善裝束,尤其是百姓經常看到的巡邏隊,更要穿著漂亮。這也是左宗棠的意見。他這個人有著連他自己都未意識到的特殊本領,那就是自己的意見,即便不是真知灼見,也總能順利地為上司所采納。

當然,左宗棠可不是見什麽人說什麽話的性子。他一面整頓巡邏隊的“面子工程”,一面在幕後大量使用下流的角色,從而使自己的建議被接受。在做綠色圓圈裏繡著大紅“勇”字的制服這件事上,左宗棠是這麽說的:“湖南會黨眾多,必須嚴加禁止。發現會黨頭目,應當立即拘捕,因此大可起用各類密探。若不把違抗政府之人揭發出來,他們就有可能變為敵人的內應。”所謂“各類密探”其實就是指把那些犯有前科、地地道道的人渣暗地放出去。這樣肮臟的工作,上層人士是不願做的,只能交由下級去處理,事後聽聽匯報了事。

當然,偶爾也有些重要問題會直接傳到領導人耳朵裏。例如:“發現了大家夥的藏身之地,正在暗地監視著,逃了可了不得,請求軍隊支援。”

“所謂大家夥,是什麽樣的人物?”左宗棠問傳話的幕僚。

從身份上來說,左宗棠也是巡撫幕僚,和其他幕僚本是同僚關系。但他一向被人們特殊看待,他本人也毫不客氣地把自己當作特殊人物,對一般幕僚說話很不客氣,有時甚至用命令的語氣。

“據說是個女的。”

“女的?哦……是天地會的頭目嗎?”

“是。是天地會的,不過,據說也參加了長毛賊。”

“看來不是蘇三娘就是李新妹嘍!”

左宗棠的情報網撒得很大,網眼細,情報準。

“啊,是李新妹。”幕僚吃驚地瞪大眼睛。

“李新妹是在長沙呀!長毛賊包圍桂林時,李新妹確實在長毛賊中。什麽時候離開的呀?”左宗棠用手指撫弄著桌上茶碗,眼睛望著天花板。

“她是大家夥嗎?”幕僚反問左宗棠。

“她不知什麽原因丟下部下,參加了發賊。她孤身出來,這裏面有文章。”

“如果潛入長沙,會有特別任務吧?”

“那還用說!不是搞內應還能幹什麽!”左宗棠語氣略帶斥責。

“有道理。長毛賊的大軍眼看著就要兵臨城下了。”

“一定要迅速處理!”

“是,明白。”

“抓到後,我要親自審理。”左宗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