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六子(第2/8頁)

生子當如孫仲謀。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盡頭,只有接班人長能耐了,自己以後睡覺才能睡得踏實安穩。

可惜郭將軍終究和自己的學生是兩種性格,吵架還不解恨,一路舉著憤青的大旗就和自己的老板幹上了。

少了這個生命中的貴人兼導師,小張從此就難了。

以後不管遇到什麽難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會喃喃自語,要是郭松齡在,就好了……

東北“小諸葛”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大帥府內對於張作霖的去世一直秘而不宣。

有時候一個人活著與否,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私事,而是關系無數人生死安危的公事。

人們從大帥府的公告中了解到,大帥只是在爆炸中受了點輕傷,現在安然無恙。不僅能吃能喝能聽小曲,隔三差五還要應小報的要求,在八卦新聞版登張生活照什麽的。

輕松和假象只能用於表面維持,大帥府的人其實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在等待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仍留在關內的張學良。

五雷轟頂,萬箭穿心,心如刀割,這些都能用來描述當時小張的心情。

但我覺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驚過後,留在小張腦海裏的,更多的恐怕還是一種茫然和無所適從。

畢竟事件太突然了,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不管怎樣,還是回去再說吧。

治安惡化到這個地步,不化裝是不行了。

想來想去,現在只有當兵的最安全,而當兵的裏面,又只有夥夫最不引人注意。所以小張乘著天色昏暗,剃了頭(只有長官才留長發),帶上飯勺,扛著大鍋,在幾名得力衛士的保護下,混在東撤士兵中間,坐上悶罐車就回了奉天。

在那裏,他將接受一場嚴峻的考驗,並迎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貴人。

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帥走後,必須有人主持大局。

在此背景下,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召開了。

會議實際掌控在一直擔任奉軍總參議(相當於總參謀長)的楊宇霆手裏。

如果說郭松齡是奉軍中不可多得的軍事幹才,那麽這位楊先生就是奉軍中首屈一指的軍政兩用人才。

人送楊宇霆綽號:小諸葛。

請千萬不要小看了這麽一個名號。雖然平時我們給別人起外號往往是件不禮貌且不受歡迎的事,但“小諸葛”絕對是個例外。

根據歷史記載,真實的諸葛孔明其實未必如《三國演義》和傳說中那樣英明神武。但經過人們幾千年來的演繹和想象,這個形象已被大大神化,成了上知天文氣候,懂雞毛蒜皮的世紀完人和超級偶像。

能被人冠以諸葛稱謂(哪怕是小諸葛),就表明這個人本身也有點接近神人了。我只知道,要論有影響力的人物,在此之前,湖南的左宗棠算一個,在此之後,只有廣西的白崇禧獲得過這一光榮稱號。

楊宇霆,少年時即有過目成誦之才,十六歲考中秀才,廢科舉後,入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是奉系高層中絕無僅有的高級知識分子,“士官系”的代表人物。

此人有宰相之才,善於軍事政治兩手抓,是老帥張作霖最為器重和仰仗的“大管家”。老張時代,台前是老張在指手畫腳,幕後卻是他楊先生在出謀劃策。

在任期間,大管家忙著幫老板搞裝修,做家具,可謂勞苦功高,成績突出。簡單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賦制度、修築戰備公路、督辦兵工廠、創建東北海軍。

定田賦,錢有了;修公路,路有了;辦工廠,槍有了;建海軍,水路優勢也有了。

所謂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沒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了點子,捏住了要害,遠慮近憂,一網打盡。

若論治軍理政和戰略眼光,其人超出郭松齡遠矣,可算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第一人!

老張在選賢任能方面是從來不差的。

但是楊先生也有缺點,而這個缺點後來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那就是與處理軍政方面的能力相比,他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似乎要差一點。

往好了說叫做對人嚴厲,往壞裏講就叫心胸狹窄,總之人緣很不好。當然這也與奉軍內部派系太多,關系太復雜有關。

奉軍裏面,隨著歷史的沿革,粗粗一分就可以分成兩派:老派和新派。

以跟隨老張打江山出來的老兄弟為一派,稱為老派,代表人物是張景惠、吳俊升、張作相、湯玉麟這些人。他們大多屬於草莽英雄,早年打打遊擊劫劫糧草還湊合,下了山後打正規戰就不那麽靈光了。

 

小諸葛楊宇霆的軍政才略在東北首屈一指

 

除了老派,就是新派。但新派內同樣還能分出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