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六子(第3/8頁)

一派稱為“士官系”,軍官大多為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才生,代表人物為楊宇霆、韓麟春、姜登選等。一派稱為“講武系”,會集了東北講武學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齡郭老師。其背後實際支持者為張作霖的大公子張學良。

楊先生的做事原則是對事不對人,除了老帥,哪門哪派都敢招呼。

這是一位牛人:我是孔明,我怕誰?

作為新派的楊宇霆曾利用“整軍經武”的機會,大膽樹立新派,把老派人物都排擠在外。毫無疑問,老派人可都不是吃幹飯的,這梁子算結下了。

同是軍校出來的,作為“海龜”的“士官系”與“土鱉”的“講武系”素來明爭暗鬥,隔閡很深,到“講武系”的郭松齡搞叛亂被捕後,“士官系”的盟主楊宇霆又以總參議的身份下達了對他的處決令(其實就是他不下,老板張作霖也會逼著他下),這可就把“講武系”連同張公子全給得罪光了。

就連“士官系”內部也有一些人對他不滿意,認為他性情高傲,喜歡高高在上,頤指氣使。

怪來怪去,什麽都不怪,就怪奉軍裏山頭太多,廟不算大神仙卻不少。要想在這個蜘蛛網裏做老好人,除非什麽都不幹,做個真正的和稀泥的老油條。

偏偏楊宇霆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換老板的時候,大家也很想把這個過於嚴厲的管家一並換下去。

可是現在局面如此詭異,綜觀東北軍政各界,除了他楊某人,沒人能壓得住陣腳。於是,人們只好又把他推到台前,由他來主持這個對於東北命運來說極其重要的會議。

謎底

 

東三省議會聯合會的核心是出台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人選名單。

此前,這個保安總司令的頭銜是屬於張作霖的。也就是說,誰當了總司令,誰就真正繼承了老帥的衣缽。

事實上,在會議前,各派經過明爭暗鬥、相互妥協後,已基本內定了總司令人選。

會議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只有不明真相的少數人需要猜謎。

不過謎底很快就要揭開。

我可以告訴諸位的是:這個人絕不是張學良。

因為“皇姑屯事件”是個猝發事件,張作霖中招後在大部分時間裏都處於昏迷狀態,幾乎什麽也沒交代。他生前也未指定任何人接班。畢竟帝制早已廢除,共和也已實行多年,雖然子承父業趨勢十分明顯,但不到那一步,誰也不好意思把話說得過於明白。

老張在世,小張承繼大統自然毫無懸念。現在老張不在了,大家都得繼續端碗吃飯,誰能保證自己這碗飯繼續吃香吃好,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別怪世態炎涼,只能說人性本來如此。

楊宇霆認為,小張肩膀尚顯稚嫩,恐怕很難勝任老張留下的這副擔子。

不是他一個人這樣想,相當多的人都作如是觀。

接著,楊先生又把自己給排除了。他有自知之明,既然是“小諸葛”,角色定位就是輔佐型的能臣,在心理上就沒有“登大寶”的準備和打算。

更何況,他也知道這麽多年來,自己在朝野上下樹敵頗多,即使有這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他需要提出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單。

在宣布這一名單之前,這位稱職的大管家也充分考慮到了小主人的情緒和承受力。

因此,會場上“適時”地出現了一份《大元帥遺囑》。

全文意思大致如下:我在回來的路上不幸挨了炸,現在快不行了(“今病勢已駕,殆朝暮人間矣”)。現在我把守衛治理奉天的重任,交給我兒子張學良,你們要幫我多照料他。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絕不是張老爺子的語調,倒是很像孫老爺子(孫中山)的絕筆。如果老張當時還能撐著立斷氣遺囑,絕不至於這麽酸文假醋,他只會說,媽拉巴子是免票,後腦勺子是護照,老子今天是過不了這一關了,弟兄們好好幹,幫我把小六子扶上馬,再送一程……

楊參議到底做過秀才,愣是無中生有地把老張打扮成了個文化人。

“假遺囑”的前段部分是套話,實質體現在後面那句,守衛治理奉天。

擺明這是個地方官,沒有誰做了省長還兼國家主席的道理,所以這就意味著“小六子”的東三省總司令肯定是當不成了。

這就是楊宇霆和會議參加者們準備留給張學良的面子。

有人說,這份《大元帥遺囑》是楊宇霆之流違背張學良意願偷偷炮制出來的。

違背張學良意願,這可能是事實。因為小張並沒有明確主動地表示過他不想繼任掌門。但“偷偷”就談不上了。畢竟事關重大,大帥沒來得及留遺囑這件事在內部知情人中早已不是什麽秘密,如果這份假遺囑不是得到了與會的大多數人(包括張學良)的同意,誰敢再重新捏造一份出來並當眾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