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敗局(第4/7頁)

國共分裂後,蘇聯顧問全被解雇了。蔣介石對蘇聯政治顧問鮑羅廷一肚子不滿,甚至加以通緝,對加倫卻很念舊情,表示一定要給加倫搞個歡送儀式。

人家加倫好歹也是布爾什維克,雖然不是十分熱衷於政治,但“敵人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這句話還是拎得清的。哪裏還敢再跟蔣校長套什麽近乎,趕快化裝成外輪水手,秘密潛回蘇聯。

回國後加倫就閑了下來,基本處於長期養病的狀態,直到這次奉命參戰。

聽說被稱為“遠東軍魂”的老祖師爺爺到位,遠東紅軍頓時精神大振。

致命一擊

 

作為朱可夫的老師,加倫深諳作戰之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這個“一指”指的是駐在松花江的東北海軍。

如果說東北陸軍還占有數量優勢的話,海軍則連這個優勢也不存在。

東北江防艦隊對外號稱擁有八艘炮艦,但實際只有三艘是原裝貨。

最大的旗艦“江亨”號是日本產品,其他兩艘(“利捷”、“利綏”)是德國造,而且來歷頗具傳奇色彩,竟然還是一戰時北洋政府對德宣戰後繳獲的戰利品(以此證明中國在一戰時是賣了點力氣的,對協約國勝利也是有貢獻的)。如果說“江亨”還算上得了台面,另外那兩個兄弟就純屬湊合型,實際火力很差,平時的主要任務也就是嚇嚇海盜。

 

東北海軍唯一拿得出手的“江亨”號原是日本制造

 

除了這三個寶貝之外,其他亂七八糟的所謂“艦”都是商船改裝的水貨,真打起仗來只能做做別人的活動靶子。

但就這樣的爛部隊,竟然可以在全國排到第二位(第一位是閩系為主的中央海軍)。

民國時的中國海軍質量就是如此。比之於上榜的,沒上榜的更讓人長見識,比如說四川,雖說是個純內陸省份,竟然也有一支“海軍”編制。

該“海軍”的“軍艦”只有一艘——一艘民用小輪船。

按照傳說中對海軍的認識,創建者為這艘小輪船做了一番精心裝修:焊上鐵板做鐵甲,裝上小炮做武器。

唯一的缺憾就是打炮時有些麻煩。由於噸位小,馬力弱,打完一炮,船就要往後退一截,打完兩炮退兩截,三炮過後估計就要撞江岸,翻船了!

忽視海軍,這是國防上一個不容原諒的錯誤,但又是當時軍閥混戰,國家分裂下的必然產物——打內戰時,畢竟海軍派得上用場的情況少,連空軍的作用都比海軍大。

海軍是東北軍的弱項,卻是蘇方的強項。

與“全國第二大地方海軍”比起來,對手蘇聯黑龍江艦隊簡直就是霸王龍。該艦隊最強的稱為“暴風級”淺水重炮艦就有四艘,戰鬥力比東北海軍的旗艦“江亨”號還高一個档次。

以己之長擊人所短,駐防同江城的東北海軍便成了加倫要打擊的首要目標。

在三江口前線(同江城位於黑龍江、松花江與烏蘇裏江的匯合處,故又名三江口),蘇聯黑龍江艦隊緊緊盯著對手,但並未立即發起進攻。

受到東北軍援助的白俄“還鄉團”、“遊擊隊”,不斷對蘇聯的軍事目標進行襲擾。得到報告後,蘇軍參謀們都主張盡快讓海軍發動攻擊,以便占領東北軍據守的同江城,將防守部隊和“俄奸”們一網打盡。

加倫仍然不為所動。

他只是命令艦隊用炮火隔岸轟擊這些白俄武裝,但也只是點到為止,把他們趕出蘇聯境內算數。

對距離很近的東北江防艦隊,他什麽命令和動作都沒有,似乎當它們不存在。

不是不打,而是等待,等待那個出擊的最佳時機。

三國名將陸遜面對蜀軍的謾罵,堅忍數月拒不出戰,結果以逸待勞,一出手就火燒對方八百裏連營。

高手與菜鳥的區別之一,就是高手往往只需要一招,就能完成菜鳥無數招都無法完成的任務。

兩個多月的冷靜對峙,終於使起先緊張萬分、嚴陣以待的江防艦隊開始出現松動。

東北海軍代總司令沈鴻烈本來也是個精明人,素有“能將”之稱。但在加倫有意無意布置的迷魂陣面前,同樣出現了錯誤判斷。

他認為,白俄部隊的遊擊戰術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蘇聯人現在被遊擊戰搞得昏頭漲腦,在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抽不出力量對東北海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基於這個判斷,在蘇聯黑龍江艦隊仍然環伺三江口的情況下,他竟然帶著艦隊長臨時離開同江前線到哈爾濱開會去了。

領導不但走了,還留下昏招:命令將海軍陸戰隊削減為一個大隊,那個最能打的“江亨”號離隊休整,德國造的破艦之一“利捷”號代為旗艦。

布防全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