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華北危局(第2/7頁)

當副將王平提出異議時,馬謖嗤之以鼻:你算什麽東西,偶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也得請教我哩。

楊傑幾乎是一模一樣,他身為古北口總指揮,其實前線從沒去過,就在家裏閉門造車,弄一些大而空的方案。至於前線如何協調,怎樣部署,他一概不問,對戰事進展情況當然也一概不知。

當關東軍快逼近古北口時,東北軍和中央軍還在為誰守一線,誰守二線而爭執不下,這事他不知道。

交戰之後,東北軍“提前告退”,閃出一個大空當,致使古北口全線失守,他也是事後才知道。

如果你親自到一線去指揮,實地看看,情況肯定不至於如此糟糕。

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會死很多人,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古北口的失守,讓蔣介石十分震驚。

二十九軍守喜峰口,不僅守住了,還取得了大捷,自己嫡系的中央軍守古北口,卻沒幾天就丟了,太不可思議,也太沒面子了。

失守的原因很復雜,還涉及各派系軍隊的內部矛盾,所以蔣介石不可能對楊傑一個人開刀問斬,但你要說他不失望那也是假的。

從這一刻起,楊傑並非主官之才這一印象已經初步在蔣介石的心裏有所萌芽了。

應該說,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很快蔣介石對楊傑的人品也產生了懷疑。

對於古北口失守,楊傑自然也感到臉上無光,同時察覺到了蔣介石對他的失望之情。

別人可能還無所謂,放在他這樣“一個軍事家”身上實在有些讓人受不了。

在軍事會議上,楊傑便準備好好地打一個翻身仗,所以會議一開始,他就語出驚人,說要把長城抗戰從守勢轉為攻勢。

如何攻呢?

誘敵深入!

具體策略,是讓中央軍後撤,待日軍尾追進來後,再在兩側埋伏,同時出擊,如此可一舉殲滅日軍主力。

在楊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計策,事到如今,不給大夥亮點絕的還行?

但等他說完,與會眾人皆面面相覷。

楊傑的計策聽起來很好,可是實行起來根本不可能。關東軍有多強,中國軍隊有多強,就算你將其圍起來,哪裏能“殲”得了對方。

更何況,長城尚有險可守,放進來之後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那還不把平津給直接交代了?

大家都知道“誘敵深入”行不通,卻又熟知楊大炮的脾氣,所以誰也不願意站出來直接點破,就任他在那裏胡亂放炮。

說起比較虛的“妙計”時,楊傑很帶勁兒,但具體到實際,他又強調古北口前線(現在是南天門前線了)相當困難,必須增援。

接著,大炮又著力渲染了一下自己負責的前線是如何“相當困難”的,包括日軍大批湧入,戰鬥異常激烈的情形。

這裏面有一大半當然都是“軍事家”關著門自己在房間裏“合理想象”出來的。

到這時候為止,楊傑還不知道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蔣介石難得到前線,你要是一對一地給他匯報工作,吹點牛或許還沒問題。那天會場上還坐著一個何應欽,他天天在分析戰況,南天門那裏究竟怎麽回事,他怎麽可能不知道。

那幾天,根本就沒有什麽激烈的戰鬥。

從職務上說,何應欽是楊傑的上級。當著蔣介石的面,他自然不能認同部下的這種說法,於是當場就提出異議:南天門戰事很激烈嗎?不可能吧。據我所知,整個長城防線最近可都很平靜。

其實何應欽還算是一個比較溫和寬厚的長官,話裏面也留了台階可下。這時候楊傑如果打個哈哈,一下也就混過去了。可他那天不知道吃錯了什麽藥,竟然來了一句:我剛剛從前線回來,怎麽可能不知道那裏的情況,當然是很激烈了!

這下好,你信誓旦旦,大爽特爽了,可把別人給逼到絕路上去了。

假設楊傑的話是真的,那何應欽的問題就大了。這不明擺著連自己的下級都不如嗎。

雖是兩人之間的爭執,蔣介石可一直在瞪著眼看呢:何應欽,你是華北戰局的總負責人,卻連戰場的基本情況都不知道,你究竟吃的什麽飯,當的什麽心?

為了證明自己,何應欽一改老實厚道人的本色,當下就讓人打電話到前線,詢問南天門前線的情況。

毫無任何懸念,對方的回答是:前線很平靜。

楊傑頓時滿面通紅,一言不發。

這時候蔣介石的心裏肯定一聲嘆息。

用楊傑錯矣!

馬謖失了街亭,楊傑丟了古北口,同樣是言過其實,同樣是不可大用,如再不對指揮官進行調整,南天門亦將不保。

不久,楊傑便被免去古北口總指揮一職。

楊傑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雖然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但他喜歡放大炮的毛病竟絲毫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