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到西安去(第4/14頁)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理呢?

宋美齡見已壓住眾人,信心大增,遂胸有成竹地說出了自己的策略:找一個和平解決的途徑。

我們要兩手出擊,一方面做好包圍西安的準備,但是切記,一定不要輕易開槍或轟炸;另一方面,我們調兵遣將不是要時間嗎,為什麽不抓住這段空當,嘗試用和平手段營救“委員長”呢,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等到後一種辦法用盡,“和平已至萬分絕望”之時,作戰準備也完成了,到時候再打也不遲。

對於宋美齡來說,“絕望”這兩個字是她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可是又不得不提,所以要加上“萬分”二字。

 

如果不是宋美齡“舌戰群儒”,力主和議,“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下場還真難預料

如果像宋美齡說的那樣,自然是好,可是問題也正在這裏。

由於得不到準確消息,外界盛傳,西安城裏到處都是血與火,已成恐怖世界,連蔣介石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試問可用什麽和平之法,如何營救呢?

或者說得更直接一點,誰敢去西安。

宋美齡說:我去!

聽得此言,舉座皆驚。眾人勃然變色,一片反對之聲。

有的說,你去幹什麽呢,沒準“委員長”已經沒命了,或僥幸未死,“叛軍”也饒不了他,你去不僅沒有什麽效果,還可能多死一個人,是做不必要的犧牲。

還有的說,你去了還不照樣要被關起來,那樣人家更可以要挾你丈夫了,而且對方手裏又多出了一個人質,只會增加事情解決的難度。

盡管宋美齡親自出馬的請求未能得到通過,但她出人意料的表現和發揮,卻使她得到了會場上大多數人的支持,成了當天的意見領袖。

據說蔣介石本人並不特別擅長言辭,一些比較精彩的話都是事前擬稿然後照本宣科的,如果是臨場答辯,嘴還鈍得很。

不知道是不是月老給配好的,他老婆在這方面的能力和潛質卻著實讓人驚嘆。那些唇槍舌劍的片斷,常常會讓人想起三國時的一個著名場景——舌戰群儒。

論處理突然變局的能力和見識,平時飽食終日的政客們並不比“群儒”高明多少,所以氣場很快就都給突然殺出的“女諸葛”占領了。

主和派成了贏家。

情義無價

 

雖然暫時阻止了進兵,可是宋美齡的心情並不因此而輕松。

那些勸她不要冒死涉險的話,往好了說是為其安全著想,聽著卻著實讓人不是滋味,似乎蔣介石真的已經兇多吉少了。

毫無疑問,悲戚和失望,黯淡和愴然,會一次又一次地襲擊這個不幸的女人,但她必須挺住。

由於自己不能親往,在經過同意後,宋美齡決定派洋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前去西安打探情況。

端納以前也做過張學良的顧問,經過這位老外的從中交涉,西安方面答應放人,不過放的不是蔣介石,而是扣押的人質之一——政府要員蔣鼎文,後者告訴大家:蔣介石還活著!

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宋美齡的心仍然懸在那裏:現在活著,不等於可以永遠活著。

她料定張學良、楊虎城在無力抵禦中央軍,又被四面圍困的情況下,一個最大可能就是乘飛機攜蔣出逃。

說起飛機,宋美齡可不是一個外行。她自己也乘機去過西北,知道那裏大多山地崎嶇,飛機很難著陸,而像樣一點的飛機場,又盡為中央軍控制,張學良的座機去不了。

如果一定要飛,能飛往哪裏呢?

很可能是陜北蘇區。

這個念頭讓她坐臥不寧。

她準備再次去西安,但在即將登機的最後一刻,卻又被拉住了,不過這一回並不因為她是“一般婦人”或“普通國民”,恰恰相反,她的身份和地位已經恢復到了“特殊國民”。

蔣介石還活著,這就意味著,她的老婆仍然是那個供大家仰望,且無人敢得罪的第一夫人,豈能輕易犯險!

代宋美齡飛赴西安的,是主和派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宋美齡的哥哥、蔣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說起來,這宋家當年真是了不得,估計也要三百年才能出此一家。除了湧現出兩個第一夫人、一個準第一夫人外,宋子文也是一個能靠自己混飯吃的牛人,他和姐夫孔祥熙不僅都被稱為民國財神爺,還都以政治家的身份進入政府最高層,擔任過行政院院長或代理行政院院長。

對大舅子能在這個時候冒死到西安來搭救自己,蔣介石起初並無心理準備。

宋子文和孔祥熙,雖同為蔣之內戚,也都善於理財,但蔣介石素來喜孔惡宋。原因是宋子文從上到下,從頭到腳,幾乎每個毛孔都洋化了,平時最喜歡講的就是洋人那套規矩,而這個讓蔣介石極其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