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鐵算盤(第4/11頁)

按照閻錫山的親自部署,來參加會戰的各路人馬都忙乎開了,做餌的做餌,攢底的攢底,一切準備停當,口袋大致成型,就等板垣小朋友來上鉤了。

應該說,老閻的這個思路不壞,很見陸士功底。

倘若板垣真的一頭鉆進這個口袋,自然要吃不了兜著走,可是誰都沒想到,關鍵時候,老閻卻又改變主意了。

閻錫山決心動搖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一個叫孫楚的謀士來獻計了。

孫楚,外號人稱“孫神經”,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一期。

雖說是保定首期的高材生,可孫楚並不比李服膺好多少,也屬於老閻身邊的乖孩子類型,“讓幹甚就幹甚”,平時自己不會動腦,打仗更是乏善可陳。他能充帳下謀士,只是一張嘴巴特別能說會道而已。

為什麽會被稱作“孫神經”呢,就是他指揮作戰時喜歡賣弄,強以不知為知,出招時花樣翻新,華而不實,因此常給人舉止恍惚、神經錯亂之感。

閻錫山說要把板垣放進來關門打狗,孫軍師卻作跌足大呼狀,曰大事壞矣。

為何?

雁門關,主戰場也,平型關不過是次戰場,現在把板垣放進關來,豈不正中對方分進合擊之計。

如果是北伐那會兒,老閻打仗正打得熱乎,沒準還會堅持己見,可多年不握槍把子,手早就生了,相應地也越來越缺乏自信,聽孫楚一說,不由得猶豫起來。

那依你之見呢?

孫楚胸脯一挺:照我看,晉軍在平型關已集結了不下十六七個團,足以抵擋板垣,同時又有八路軍抄於敵後,到時必能阻其於平型關外。

想到在大同的口袋陣不僅沒布成,還把整個晉北都丟掉了,本想狠一點的老閻最終還是采納了孫楚“堅守平型關”的方案。

老實說,堅守平型關的計策也不是不好,關鍵還是得看你能不能守住。

平型關一線,首先與板垣交上火的,是高桂滋第十七軍。

高桂滋不是晉綏軍,屬於來援助山西的客軍,與板垣師團先頭部隊苦戰三天之後,終將其阻於平型關外。

由於所部犧牲很大,高桂滋連發求援電報。

此時閻錫山另外又得到報告:八路軍林彪一一五師越過五台山,已從平型關東側潛出,並將秘密部署於日軍後方公路兩側。

聯系兩方面的消息,老閻忽然又有了新的計算。

關門打狗過於冒險,堅守平型關看來又失於保守,那何不在平型關外決戰呢——由平型關正面出擊,再讓八路軍包抄其後路,豈不妙哉。

老閻激動起來,決定調動擔任預備隊的六個團出擊,既可增援高桂滋,又可順勢出擊。

出擊時間:9月23日下午六點。

朝令夕改

 

高桂滋收到回電後,大為振奮,立刻曉諭眾將士,要大家力戰待援。

時間到了,出擊部隊卻連個影子也沒看到,再問,說是改到晚上八點了。

在平型關指揮作戰的是高桂滋手下戰將、時任旅長的高建白。高旅長左等右等,等不到援軍,前方卻更加吃緊。

情急之下,他直接去找了聯絡官。

援兵為什麽還不來,實在有困難的話,先派一個團來應應急也好。救急如救火,萬一陣地被鬼子奪去,你就是派十倍的兵力也難再奪回來。

聯絡官直截了當地說來不了。

高建白退而求其次:要不,一個營也行啊。

對方仍然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

我們這六個團出擊,主要還是為了與八路軍相配合殲滅日軍的,你以為是光為了援救平型關啊。

高建白無言以對,只得退出。

此時前線激戰正酣,別說相差兩個小時,就兩秒鐘都不是那麽好熬的。

高建白簡直覺得時間已停滯,手上的表已經不走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點。

六個團在哪裏呢?

高建白一把拿過電話,直掛聯絡官:八點過了,為什麽還不動?

對方的回答差點讓他暈過去:八點改成十二點了!

這是一個詭異的秋天,雁門關已經下起了大雪,平型關這裏雖然沒有下雪,但是雨一直沒斷過,前線官兵半個身子都泡在戰壕裏,真是又冷又餓。

高建白在指揮所裏踱來踱去,不時看表,估算著該死的十二點什麽時候才能到。

十二點到了,援軍竟仍未有任何動靜。

再次拿起電話。

這次高建白的“限度”,已經放到了“一小部兵力”。

多多少少援一下吧,把這裏異常危急的局勢緩解一下再說。

對方似乎被打動了,答應派兩個連來支援,不過說要到明天早上4點才能到。

9月24日,早上四點,沒有任何意外,兩個連根本沒露面。

高建白忍無可忍,拿著二戰區給他的回電命令就去找那個聯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