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擎天:劉仁軌傳奇(下)(第3/3頁)

八月二十七日,中日海軍在白江口的決戰正式打響。

白江口碧波萬頃的海面上,戰船密布,千帆相連,日本海軍采用既定的戰術,憑借數量上的絕對優勢,率先對唐軍發動進攻。當一千艘日軍戰艦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唐軍沖來時,唐軍的戰艦上萬箭齊發,瞬間便有大量日軍士兵中箭身亡。

兩軍接戰之後,日軍迅速以穿梭戰術插入唐軍艦隊之中,憑借六比一的優勢將唐軍各艦團團包圍。就在此刻,唐軍艦船上的投射機突然拋出無數火球,全部砸向日艦。頃刻之間,日本的數百艘軍艦同時燃起熊熊大火,滾滾濃煙沖天而起,海面上到處是一片鬼哭狼嚎,日軍士兵紛紛跳入海中逃生,但是一個個都成了唐軍弓箭手的活靶子,就算不被燒死溺死,最後也都被箭射死。

困獸猶鬥的日本海軍不甘失敗,連續四次重整隊形,前後對唐軍發動了四次沖鋒,但是每一次都有大量艦船被毀,眾多士兵傷亡。這一天,“煙炎灼天,海水盡赤”,唐軍“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資治通鑒》卷二〇一)日軍殘部倉皇撤離白江口海面,張起船帆拼命逃回了日本。隨後,唐軍水陸兩路並進,迅速攻克了百濟反抗軍的總部周留城。

發生在公元七世紀的這場中日大海戰,以中國海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同時,白江口海戰也是百濟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此戰的勝利宣告了百濟復國運動的徹底失敗。日軍勢力撤出朝鮮半島後,百濟國王扶余豐萬念俱灰,只好流亡高麗,他的兩個兒子忠勝、忠志率百濟殘部向唐軍投降。稍後,百濟猛將黑齒常之、沙吒相如等人也相繼率部歸降。

至此,百濟再次被唐軍征服,只剩下一個叫遲受信的將領仍然據守任存城。

劉仁軌深知黑齒常之和沙吒相如都是難得的將才,為了表示對他們的信任和讓他們徹底效忠大唐,劉仁軌斷然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命二人統領舊部,負責進攻任存城,由唐軍提供所需的全部糧草和裝備。

此舉立刻遭到了眾人的強烈反對。孫仁師說:“這些人都是人面獸心,怎麽可能講信用?”

劉仁軌說:“不然。據我觀察,此二人都是忠勇有謀、敦信重義之人,只是未遇明主,若我等以誠相待,他們必將心懷感激、力圖報效,諸君大可不必懷疑。”

事實證明,劉仁軌的判斷是正確的。

黑齒常之和沙吒相如果然毫無二心,在得到糧草和給養之後,隨即率部猛攻任存城。遲受信抵擋不住,只好扔下部眾城池、拋棄妻兒老小,只身逃奔高麗。

到此,百濟全境終於重新回到唐軍手中。

自從蘇定方在百濟戰場上功虧一簣、黯然撤兵之後,劉仁軌就臨危受命,主動承擔起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個毫無軍事經驗的六旬老人劉仁軌,不僅讓孤城熊津在強敵環伺之中頑強屹立,而且又在所有人都決定放棄的時刻,以一己的信念和勇氣點亮了希望之光,並最終帶領大唐將士贏得了百濟戰爭的輝煌勝利。

這是一個力挽狂瀾、獨臂擎天的英雄傳奇。

無論多少年歲月過去,劉仁軌的傳奇故事都將在泛黃的史冊中綻放出不朽的光芒!

戰爭結束之後,高宗特意留下劉仁軌鎮守百濟,命劉仁願、孫仁師班師回國。劉仁軌脫下戎裝,開始致力於百濟的戰後重建工作。史稱“百濟兵火之余,比屋凋殘,僵屍滿野。仁軌始命瘞骸骨,籍戶口,理村聚,署官長,通道塗,立橋梁,補堤堰,復陂塘,課耕桑,賑貧乏,養孤老,立唐社稷,頒正朔及廟諱;百濟大悅,闔境各安其業。然後修屯田,儲糗糧,訓士卒,以圖高麗。”(《資治通鑒》卷二〇一)

劉仁軌終於實現了他臨危受命時許下的諾言——吾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

百濟的滅亡,讓北方的高麗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種唇亡齒寒的憂懼感。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從泰山封禪歸來的唐高宗李治得到了一個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高麗權臣淵蓋蘇文死了。

李治的嘴角悄然泛起一抹笑容。

淵蓋蘇文死了,高麗的末日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