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幕弑父篡位的鬧劇(第4/4頁)

史朝義的斬草除根之舉很快就在幽州城裏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不久,各派勢力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火並,張通儒被殺,動亂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死亡人數達到數千人。史朝義隨即任命心腹將領李懷仙為範陽尹兼燕京留守,而後才漸漸控制了局勢。

雖然史朝義篡了燕朝皇位,但駐守各地的節度使基本上都不買他的賬。因為他們大多是安祿山的舊部,連史思明都不見得能收服他們,更不用說這個年紀輕輕的史朝義了。

換句話說,從史思明被殺的這一天起,所謂的燕朝就只剩下一個有名無實的軀殼了。各方大將雖然在表面上隸屬於燕朝,可事實上沒有一個遵奉史朝義號令,都在各打各的小算盤。在這種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情況下,自己究竟能走多遠,能把局面玩多大,史朝義實在是有些茫然……

就在這一幕似曾相識的弑父篡位的鬧劇中,燕朝又完成了一次非正常的權力更叠。

沒有人會料到,史思明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竟然會與安祿山如出一轍。

曾幾何時,安祿山和史思明義無反顧地造了李唐王朝的反,可到頭來,他們的兒子也毫不留情地造了他們的反。如果用佛教的話來說,這就叫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而報應的方式如此之相似,並且來得如此之迅速,實在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自乾元二年四月稱帝,至上元二年三月被殺,史思明的帝王生涯總計不過一年十一個月。而此前的安祿山比他還不如,只當了一年皇帝就命喪黃泉。

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他們看上去就像兩朵轉瞬即逝的浪花。

可事實上,他們並不是浪花,而是深不可測的旋渦。因為大唐王朝的巨舫一從他們身邊駛過,就開始發生劇烈的顛簸和搖晃,並從此進入了一個半世紀的迷航……

安祿山和史思明雖然先後死於非命,但一切並沒有就此結束。

毋寧說,一切才只是剛剛開始。

雖然安祿山和史思明已經命喪黃泉,但是無數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卻將在他們的身後蓬勃成長;雖然安史之亂很快就將徹底終結,但是許許多多擁兵割地的跋扈藩鎮,卻將聯手開啟唐朝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個大裂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