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三鳥:危險的“平涼會盟”(第3/3頁)

尚結贊很無奈,即便他很想趁唐軍受挫之機殺進關中,在長安城內狠狠擄掠一把,可現實情況卻不允許他這麽做。最後,尚結贊只好選擇撤兵。他命人焚毀了鹽、夏二州的房子,拆除了城墻,然後裹挾當地的漢人百姓揚長而去。

馬燧因力主和議失勢後,同為主和派的宰相張延賞大為憂懼,遂一病不起,一個月後就嗚呼哀哉、抑郁而終了。

在張延賞死前不久,宰相齊映、劉滋已先後被他排擠出朝。此時,朝中的宰相只剩下一個柳渾。德宗意識到,值此會盟失敗、上下離心的艱難時刻,朝廷太需要一個有資歷、有經驗、有智慧、有魄力的宰相來掌舵了。

放眼天下,有誰能當此重任?

當然是李泌。

貞元三年六月,時任陜虢觀察使的李泌被德宗征召回朝,旋即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對於此次任命,李泌並未推辭,這一點著實讓德宗甚感欣慰,同時也讓滿朝文武很有些意外——這個四朝元老兼三朝帝師,曾經在肅宗和代宗時代數次堅拒宰相職位,這次為什麽答應得這麽爽快呢?

答案很簡單——德宗朝廷有麻煩了!

此時的德宗朝廷正面臨一個巨大的潛在危險,要是李泌再不出手化解,帝國很可能又會爆發一場類似於建中年間的諸藩之亂。

因為,曾經在軍隊中享有極高威望的李晟和馬燧,此時與德宗的關系正日益緊張。盡管他們都已被剝奪了兵權,但是為數眾多的舊部對他們的擁戴之心仍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德宗李適對他們的猜忌之心仍然存在。

換句話說,面對李晟和馬燧這兩個平叛功臣,德宗常常有一種“尾大不掉”之憂;而面對德宗的百般猜忌,李晟和馬燧則常常有一種“功高不賞”之懼。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就叫麻稈打狼兩頭怕!

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誰敢保證李晟和馬燧不會迫於無奈、鋌而走險呢?誰又敢保證他們不會步李懷光之後塵呢?

要想化解皇帝與功臣之間的緊張關系,避免災難性的後果,李泌就必須以宰相的身份上場斡旋。

李泌知道,自己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