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突進的政治運動(第2/3頁)

就在全面打擊黨人的同時,李訓和鄭注又把目標轉向了另一個更為強大、也是最讓文宗李昂切齒痛恨的政治勢力。

那就是——宦官。

作為短時間內強勢崛起的政壇黑馬,李訓和鄭注的發跡,無疑都得益於權宦王守澄的援引,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得勢之後,毅然把槍口掉轉過來對準王守澄。

因為,在李訓和鄭注這種人眼裏,世界上除了利益是永恒的,其他一切都是浮雲;世界上除了他們自己,任何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如今,王守澄還有利用價值嗎?

沒了。

眼下,只有堂堂大唐天子才是李訓和鄭注手中最有價值的籌碼。所以,不管是牛黨、李黨,還是閹黨,在李訓和鄭注的眼中都是浮雲。如果一定要把他們劃歸某個政治陣營,那也只能說他們是“皇黨”。

是的,皇黨。他們以此為榮為傲。

現在,李訓和鄭注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是天子李昂進行歷史性突圍的騎手和先鋒,是睥睨一切舊勢力的新時代的弄潮兒。

魔來斬魔,佛來殺佛,天地之間,唯我獨尊。

宦官算什麽東西?只要是阻擋他們登上權力巔峰的人,就一個字——殺。

當然,李訓和鄭注也知道,宦官不是那麽好對付的。相比黨人而言,對付宦官更需要策略。

為了剪除強大的宦官集團,李訓和鄭注決定采取“以毒攻毒、各個擊破”的迂回戰術。

他們首先鎖定了一個人,作為剪除王守澄的突破口。

這個人,就是時任右領軍將軍的宦官仇士良。

此人在當年擁立文宗的行動中也曾立過功,由此長期遭到王守澄的壓制。李訓和鄭注向文宗獻計,進用仇士良,分散王守澄的權力。

這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仇士良突然被擢升為左神策中尉,取代王守澄掌管了禁軍。

對此,王守澄雖然有些不悅,但並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直到此刻他也沒有意識到,李訓和鄭注的刀子已經從背後悄悄伸了過來。

一個在權力的塔尖上待得太久的人,通常都會被一種淩駕萬物的快感所陶醉,從而無視從塔頂跌落後那種粉身碎骨的危險。

王守澄就是這種人。

為了進一步麻痹王守澄,同時為了更快地瓦解閹黨,李訓和鄭注計劃的第二步,是反過來與王守澄聯手,鏟除另外三個一直與他明爭暗鬥的元老級宦官。

他們就是左神策中尉韋元素,左樞密使楊承和,右樞密使王踐言。

這一年六月,這三個大宦官一夜之間全被逐出朝廷,分任西川、淮南和河東監軍。

八月二十三日,文宗下詔,指責這三名宦官曾分別與李宗閔和李德裕內外勾結、收受賄賂,故將韋元素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縣),楊承和流放驩州(今越南榮市),王踐言流放恩州(今廣東恩平市);同時,文宗又責令有關部門必須將三人戴上枷鎖,裝入囚車押送。

數日後,這三個人剛剛被押上流放之路,天子派出的使臣便從背後追上了他們,宣詔將三人賜死。

太和九年,帝國政壇上掀起了一場狂飆突進的政治運動。

從這一年四月到九月,在不過半年的時間裏,李訓和鄭注聯手掀起的政治颶風,就已經把整個長安官場掃得面目全非。史稱,“是時,李訓、鄭注連逐三相(李德裕、路隋、李宗閔),威震天下,於是平生絲恩發怨無不報者。”“注與訓所惡朝士,皆指目為二李之黨,貶逐無虛日,班列殆空,廷中忷忷。”(《資治通鑒》卷二四五)

這些日子裏,只要是跟李訓和鄭注有過絲毫舊怨或者是他們看不順眼的人,立刻就會被劃歸牛黨或李黨成員,遭到無情打擊。百官幾乎被貶逐殆盡,整個朝廷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一大批帝國的基層官員和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通過巴結李訓和鄭注而被迅速提拔,紛紛進入朝廷,占據那些突然空出來的重要職位。

看著原本銅墻鐵壁般的舊勢力被摧枯拉朽般地轟然推倒,文宗李昂終於感到了一種突出重圍、豁然開朗的喜悅;看著原本聲勢浩大的牛黨、李黨和閹黨到頭來也不過是一群外強中幹的紙老虎,年輕的天子頓時煥發出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快意和豪情。

那些日子,李訓和鄭注胸有成竹地為天子勾畫了一幅美妙的政治藍圖,並且信誓旦旦地描繪了一番海晏河清的太平景象。他們說,第一步是鏟除朋黨和宦官,第二步是收復河、湟(甘肅中西部及青海東部),第三步是肅清河北的跋扈藩鎮。

李訓和鄭注說,只要走完這三步,天下必然太平。

如今,黨人集團已被徹底清除,接下來,只要把惡貫滿盈的閹宦集團鏟除幹凈,這第一步就算是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