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虛幻的口供記錄”與細菌炸彈(第5/12頁)

三、日軍細菌戰研究開發的動機

在審訊中,石井說,日軍任何旨在開始和實施細菌戰用研究開發計劃的正式指令,都是不存在的。石井斷言,日軍對細菌戰表示關注的責任,全在他本人,主要是在他的影響下,為了對敵方細菌戰攻擊進行適當的防衛準備,才進行了攻擊方面的調查研究。他解釋說,防疫給水部的任務是預防和抑制傳染病以及供應純正的好水,所以開發針對細菌戰攻擊的防禦手段,是他的部隊邏輯上的任務。

據石井說,導致日軍對細菌戰能力進行調查研究有如下事件:在中日沖突中發生過許多水井投毒、汙染(飲水)事件,蘇軍在細菌戰領域內活動的傳聞,滿洲警察有關逮捕攜帶瓶裝斑疹傷寒菌、霍亂菌和炭疽菌的蘇聯間諜的報告,在修建北安至黑河鐵路時,2000頭馬因患炭疽病而死亡(這是針對日本陸軍牽引馬匹運輸的謀略性破壞),以及在外國文獻中出現的關於細菌戰的論文等等。

石井相信,中國戰區內水井汙染是在蘇聯影響下的中國遊擊隊的犯罪。在上海戰區,由於發生霍亂病使6000名日本士兵死亡以後,他的部隊人員對1000多眼水井進行了檢查,發現其中三眼水井受到霍亂菌的嚴重汙染。調查是由有經驗的細菌學學者進行的,實際上,在現場還回收了細菌容器。因此,石井相信,這是人為的,並非是自然排入水井而造成的汙染。

日本占領南京地區後,發現水井被霍亂菌汙染事件。發現用中文寫著”好水“的水井受到了汙染,而寫著”壞水“的水井卻能飲用。

關於細菌戰的外國文獻,石井列舉出了德國的論文和美國陸軍裏昂·A·福克斯少校寫的有關”細菌戰“的論文。石井認為,這些論文充滿幻想,是缺乏科學根據的。

關於對蘇聯在細菌戰領域的活動和意圖產生的不安,石井說,針對這種威脅以及共產主義者在中國滿洲作戰區開展的許多細菌戰破壞活動,有必要開發防禦手段。這是日本認真對待細菌戰活動的主要理由。他反復強調把細菌武器作為攻擊性的武器來開發,並非日本的目的,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這種戰爭方法。

關於研究細菌戰的動機,石井反復強調其動機在於針對蘇聯細菌戰的防禦。其意圖是石井表明一貫反蘇的姿態,來改善盟軍總司令部對他的印象。為了防禦而開發兵器的這種借口,巳是陳詞濫調。任何國家的軍隊都是為保衛祖國而創設,在維護和平的名義下而養兵,旨在自衛的軍備轉而進行侵略的事例,在歷史上是不勝枚舉的。

如果為了防禦而研制武器的話,那麽,可以不在侵略地區,而只在日本國內進行就可以了。

目前超級大國之間進行的增強核軍備的競賽,也是打著維護”各自世界“的和平旗號。石井四郎的抵賴與通過核軍備均衡以維持和平的想法,雖經歷了30多年,但仍是那一套的翻版。

四、談到”防疫給水部的機構與配置“石井說,日本陸軍最早的防疫機構,是在日俄戰爭結束後設立的野戰防疫部。日中戰爭爆發後,其擔負的範圍,從蘇滿邊境擴大到海南島。當時日本陸軍沒有統一的凈水給水方式,因此,把”預防來自給水系統的疾病“作為主要目的,編成了防疫給水部。

防疫給水部由海外作戰戰區和日本本土的非機動部隊和機動部隊組成。到1938年7月為止,在海外作戰戰區建立了5個非機動防疫給水部設施,其分布情況如下:

a.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哈爾濱)

b.華北防疫給水部(北京)

c.華中防疫給水部(南京)

d.華南防疫給水部(廣東)

e.南方軍防疫給水部(新加坡)

這些非機動防疫給水部設施,分別配屬給各方面軍司令,置於關東軍總司令的直接指揮之下。

機動防疫部,由海外戰區的野戰防疫給水部、師屬防疫給水部以及日本本土師屬防疫給水部和軍管區防疫給水部組成。和防疫給水部的固定設施一樣,機動部隊也分別配屬給各部隊組織,置於該部隊長的直接指揮之下。到1938年7月為止,編成18個師屬防疫給水部,

分別在各師轄區內活動。隨著日軍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增設了機動部隊。防疫給水部的部隊從軍醫部分離出來,是獨立的部隊。軍醫部僅僅是分別對軍司令就醫療問題發揮咨詢作用。

關於上述各項中的c,由於南方派遣軍是1941年11月6日才建立的,因此,令人覺得石井的記憶有錯誤。e項所列機構是後來建立的。

五、防疫給水部的任務

防疫給水部各部隊,被賦予下述任務和責任:

a.非機動防疫給水部——預防傳染病和研究給水;生產與供應細菌制品;生產、修理與供應防疫給水器材及設備;實施與指導防疫給水措施;開展防疫給水教育;進行物理、化學考試;負責安排傳染病患者的入院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