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家鬥法(第2/8頁)

李弼走到軍帳口,望著遠處隱約的潁川城:“剛才斥候來報,汝水發現梁國的軍隊。梁軍加入搶奪河南的行列,也就是說侯景把梁人引進來。懸瓠在侯景的控制之下,沒有侯景允許,梁軍不可能長驅直入。梁人的胃口很大,想把河南和荊州隔斷開,切斷我們的補給線,便於他們搶占河南,這意味著梁人進入河南的兵力會非常之大。我們必須離開這裏,在高家的軍隊再次大舉進攻之前。”

趙貴贊同李弼的想法,轉念想到一個人,問道:“我們把高家軍趕跑,解潁川之圍,任務也算完成,是否通知王思政一起撤。”

李弼道:“告訴他,我們走了。不過那個家夥固執得緊,丞相的話不聽,我們的話更不會聽。但願他別把命賠在這裏。”

趙貴不喜歡王思政,王思政和他們是兩路人,那種標準的漢人,不被鮮卑人理解的漢人,愛洛陽勝過愛自己。

酒席擺下,樽中酒又重新溫了一遍。侯景有些著急,李弼和趙貴怎麽會遲到,他們並沒有拒絕自己的美意。殿內埋伏的甲兵也有些著急,握刀的手滲出汗,他們已經等了很久。

李弼和趙貴統率的一萬軍隊是一支精銳的鮮卑兵,想到那些勇猛的鮮卑勇士,侯景的口水止不住流下來,殺死他們兩個人,那支軍隊就屬於我。等我和梁軍聯手打敗高澄,我就是真正的河南王。等我占領鄴都,就是第二個高王,讓蕭衍老兒見鬼去吧!

使者去了一撥又一拔,答復千篇一律,潁川城外不見李弼和趙貴的軍隊。昨日營帳數千,一夜之間杳無蹤跡。

“大王不必等了,他們走了。”王偉改口稱侯景為王,因為梁朝皇帝冊封侯景為河南王。

侯景似乎對“王”這個稱呼感到滿意,高興一閃而過,臉色黑下來:“怎麽這麽不仗義。”侯景一副失落的表情,仿佛李弼和趙貴讓他砍下頭來才順其自然。

該來的沒有來,不該來的卻來了。王思政的一萬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潁川城。侯景對王思政一點也不感興趣,他討厭王思政,討厭他的酸腐,討厭他的假正經,討厭那身破衣弊甲。難道堂堂西魏國荊州刺史真得沒錢買一套新衣服,沒錢置辦一身堅固、精致

王思政喜歡身上的破軍裝,這身破衣弊甲救過他的命。河橋會戰,王思政身負重傷昏迷在死屍群裏。東魏士兵們從身邊走了一趟又一趟,就是沒有割下他的腦袋,士兵們認為穿破軍裝的人的腦袋不值錢。“我喜歡這身軍裝。”王思政上下打量著自己:“這樣能拉近和士兵們的距離,他們會認為我們是一樣的人。”

侯景走了,帶著數萬精銳甲兵離開潁川去懸瓠。他不想殺王思政,殺王思政那是浪費,他手下的士兵不值得去搶。“那些漢人士兵根本不會打仗,除了守城。”侯景不喜歡守城,野戰才能展現出戰將的本領。臨行,侯景對王思政說:“潁川交給你,我帶著軍隊出去再搶些地盤。”

王思政懷疑地望著跛腳猴子,沒辦法反駁。侯景此時是西魏國尚書令、大將軍,比自己官銜高。行軍途中侯景給宇文泰寫信,要求宇文泰再派些軍隊來。他不死心,一定要奪一支鮮卑軍隊才肯罷休,四州之地不能白扔。

宇文泰果然改派韋法保和賀蘭願德率軍支援侯景。事後西魏國大臣王悅表示反對:“侯景和高歡是老鄉,小時候跟在高歡屁股後面叫大哥的人。高歡器重信任,讓他掌握河南軍政大權。高歡剛剛死去,侯景便反叛。為什麽?此人所圖者大,終不肯居於人下。他既然背叛高歡,又怎麽能忠心於朝廷!丞相派軍隊幫助他,恐怕將來為人所笑。”

宇文泰做人不固執,善於聽取意見,這也是他的個人魅力之一,昔年眾多武川豪傑肯聽命於年齡比他們小的宇文泰就是看中這一性格。宇文泰立刻想出一招試探侯景真實用心的計策,讓侯景入朝。

侯景冷笑著把宇文泰的信件扔到一邊:“入朝,笑話,如果只想做尚書令何必去長安。”侯景意識到必須趕快動手,否則這支軍隊會像煮熟的鴨子一樣飛到天上去。

西魏軍營中多了一個陌生人的身影。侯景跛著一只腳從這個營寨走到那個營寨。西魏的將領們從前多與侯景一道在爾朱榮帳下聽差,或是懷朔、武川時遊牧的鮮卑兄弟。無論去哪裏,侯景身邊的侍衛都很少。大家消除戒心,覺得這位大將軍真是平易近人,跟著他混,好處一定不少。況且侯景是北方著名的戰將,西魏軍中也有不少粉絲,比如一名叫任約的軍官。

侯景和西魏軍官們混得越熟,韋法保越害怕。謀士看出韋法保心思,出主意道:“侯景為人狡詐,看這意思一定不肯入關,不如投服兵殺掉,將軍功勞大大的。”殺侯景,吞其兵,功勞確實大。韋法保不敢做,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帶領軍隊溜掉。侯景沒吃虧,成功策反了任約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