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家鬥法(第4/8頁)

誰做北伐軍統帥?蕭衍算來算去,最符合條件的人非蕭範莫屬。老菩薩大筆一揮,圈定蕭範。

朱異正在休假,遊山玩水,自得其樂,有人對他講北伐總指揮人選確定。朱異說我來猜:“南康王。”來人搖頭。朱異吃一驚,他就是另一個蕭衍,怎麽會猜錯。來人道:“鄱陽王。”朱異猛然想到,他和皇帝的區別在於年齡,八十四歲高齡的人記性差。

朱異提前結束假期,急急忙忙去見蕭衍,提醒道:“鄱陽王蓋世英雄,有本事讓人替他賣命。陛下忘記一件事,那天您登北顧亭遠望,曾經說過‘江右有反氣’。”

蕭衍精通風水術,是一位望氣的大師,曾經成功預測過孝文帝南征的具體方位和王敬則兵變,即所謂“漢北有失地氣,浙東有急兵象。”前幾年又做過一番預測,就是朱異說得“江右有反氣”。

江右指長江以西,籠統起來說,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都算江右。蕭衍望氣時蕭範恰好在長江以西,擔任雍州刺史,冶所在襄陽。當然不能據此判定蕭範有反心,江右還包括江州和荊州。但是蕭範的豪氣和壯志令蕭衍心存疑慮。

蕭衍最擔心骨肉相殘,一旦這位被譽為“蓋世英雄”的鄱陽王取得北伐勝利,甚至拿下河北,聲威顯赫。蕭衍活著倒也無妨,料他翻了不天。自己還有幾年壽命屈指可數,兒孫們能否管得了蕭範就不得而知。

蕭衍時刻留心蕭範的一舉一動,處處提防,年紀大了,有些事情淡忘,今日被朱異猛然點醒。蕭衍沉默半晌,說道:“蕭會理如何?”朱異滿意地回答道:“陛下選對人啦。”

南兗州刺史南康王蕭會理是蕭衍四子蕭績的兒子。他的轄區靠近戰略目標地區彭城,冶所在廣陵。由蕭會理掛帥正合適,第一、蕭會理轄區的軍隊肯定要出動;第二、根紅苗正,正宗皇孫。

蕭會理相對年青,時年26歲。自古英雄出少年,年青不算劣勢,古人早熟,26歲算中年,像蕭衍活到86歲的人鳳毛麟角。蕭會理11歲喪父,蕭衍覺得孤兒可憐,平日裏特別關照,比其他皇孫優待。蕭會理有個毛病,出門坐的轎子用木板釘起來,外面再蒙上一層厚厚的牛皮,權當防彈車,防備冷箭暗殺。蕭衍極度不滿意。戰爭年代倒也罷了,和平時期用不著全副武裝,京都建康近五十年沒有刀兵。這副模樣只會給世人種下膽小如鼠的印象,丟皇族的面子。果不其然,外界用四個字評價蕭會理皇孫:“懦而無謀。”

膽小者無謀。從蕭會理日後兩次策劃起兵反抗侯景的作為來看,四字評語不恰當。做人應該謹慎小心。孫策勇猛,死於小人之手。林肯無備,死於刺客槍下。只是蕭會理過於謹慎,適得其反。

蕭衍選定蕭會理擔任北伐軍總指揮,貞陽侯蕭淵明為副總指揮,總督各路梁軍北上。這一回,恐怕蕭會理的戰車一層熟牛皮不保險,怎麽也得蒙上幾十層。

十萬大軍北上,浩浩蕩蕩,旆旗蔽日,刀林盾海。蕭會理第一次指揮如此浩大的軍團,沒有經驗,呆在黑暗的戰車裏不見任何人,不聽任何人的匯報。副總指揮蕭淵明也難得一見,見了同樣不理睬。蕭淵明是蕭衍大哥蕭懿的兒子,論起輩分,那是蕭會理的伯父。雖說遠一些,不是親的,那也不能不搭理。蕭淵明與眾將一起打小報告,總指揮不理人,不和將官們見面,仗怎麽打。

梁軍北伐,軍事部署一概由蕭衍親自制定,從天監北伐開始均如此。攻防用不著你,有將領們;謀劃用不著你,有蕭衍。總指揮只起協調的作用,所以蕭衍並不看重主帥的軍事指揮能力,但是協調和溝通能力必不可少,上令下達,下情上報,激勵將士們作戰,協調前方將領與各地及後方的關系,保證後勤補給和糧道暢通。蕭衍看中蕭會理身為一線戰區指揮官和皇孫身份,認為他能有效完成上述任務,而今蕭會理竟然不喜歡和人溝通,那怎麽成。蕭衍決定臨陣換帥。

戰車的門打開,兩名手握腰刀的武士從蒙著厚重牛皮的戰車裏跳出來,蕭會理探出頭,纖細的手左右擺動,試圖拂去眼前被戰馬、士兵踏起的飛揚的塵土,俊俏、蒼白的臉掛著不滿,不厭煩地問道:“什麽事?誰讓車子停下的?”

樂呵呵的蕭淵明身邊站著一名風塵仆仆的朝廷使者,蕭會理認識,皇帝身邊的侍從,奇怪地問道:“你幹嘛來了?”

使者氣喘籲籲道:“陛下有詔,讓您速歸。”

蕭會理眉頭一皺,“什麽事兒比打仗還急,等我拿下彭城再說。”

使者道:“不能等,陛下說了,速歸。”

蕭會理瞧了瞧蕭淵明,目光中透出一絲狡黠,沖馬車夫擺擺手說道:“調頭,調頭,回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