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壺史:道術奇談 千花變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大唐兩京: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的牡丹,與這個王朝一樣,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很多關於牡丹的故事:

韓愈侍郎有疏從子侄自江淮來,年甚少,韓令學院中伴子弟,子弟悉為淩辱。韓知之,遂為街西假僧院令讀書,經旬,寺主綱復訴其狂率,韓遽令歸,且責曰:“市肆賤類營衣食,尚有一事長處,汝所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謝,徐曰:“某有一藝,恨叔不知。”因指階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黃、赤,唯命也。”韓大奇之,遂給所須試之,乃豎箔曲尺遮牡丹叢,不令人窺,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寬容入座,唯賫紫礦、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幾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校遲一月。”時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發,色白紅歷綠,每朵有一聯詩,字色紫,分明乃是韓出官時詩。一韻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十四字,韓大驚異。侄且辭歸江淮,竟不願仕。

牡丹被視為百花之王,且原產於中國,但並不意味著這種花已有久遠的歷史。隋朝時有《種植法》一書,七十卷中無有牡丹的記錄,可見直到隋朝時牡丹仍沒什麽名氣。按《酉陽雜俎》的記載,玄宗開元末年,有官員裴士淹從幽州回長安,路過汾州眾香寺,得到一棵白牡丹,後帶回長安,植於府邸。幾年後花高過米,枝葉繁盛,花朵雍容,成為長安的一大風景,引得貴族婦人頻頻觀賞。當時有詩雲:“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隨後長安、洛陽兩京貴族與官宦府邸遍植牡丹,其中以中唐時居住於長安開化坊的宰相令狐楚家的牡丹最盛。這是該花的成名小史。當時,山西霍邑興唐寺庭院中,有牡丹一棵,憲宗元和年間,牡丹開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深紫、黃白檀等。又,洛陽尊賢坊田令宅,中門內有紫牡丹成樹,開花千朵。花盛時,每至明月夜,有小人五六個,皆身高一尺多長,遊走於上,七八年如此。有人想捕捉,以手合掩,而那小人便消失得無影蹤。而本則關於牡丹的異話,與韓愈有關:

韓愈有一侄,天生放縱不羈,好求仙問道,遍遊名山,此日自江淮來長安遊玩,待了幾天後,被安排陪伴韓愈的子弟。由於這侄子很不老實,性格狂率,韓愈的子弟皆為其淩辱。韓愈知道後,又安排他到寺院裏讀書,沒幾天,寺僧又向韓愈告狀,稱其侄甚是無理。韓愈十分惱怒,把侄子叫來,質問:“市場上做小生意的,尚且有一技之長,你做事如此,這到底算什麽呢?”

其侄笑而拜倒,慢慢說:“我自有技,只是叔叔不知道而已!比如—”他指著庭院石階邊的一叢牡丹說,“叔叔想讓它的花為青色、紫色、黃色、紅色,無論什麽顏色,我都有辦法做到而滿足您的心願!”

當時已是初冬時節,韓愈自是不信,於是叫侄子施法。其侄叫人取物件將牡丹花叢遮擋,不叫人窺視,隨後單身入內,挖掘牡丹根部四周的土壤,至一把椅子那麽寬大,後於其根部塗上紫礦、輕粉、朱紅,早晚兩次,一連多天後,又將那坑填上。該牡丹本開紫花,在韓愈之侄的鼓搗下,及至開花,其色有白有紅有綠,每朵上有一聯詩,字為紫色,其中一聯正是韓愈的名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的句子:“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大驚。後來,其侄告別叔叔,返回江淮,最後不知所終。韓愈之侄是誰呢?正是八仙裏的韓湘子的原型。而《酉陽雜俎》中所記載的這個故事,也是第一次使懷有奇術的韓湘子進入我們的視野。宋朝時,蘇軾有詩《和陳述古冬日牡丹詩》,所寫即是這段故事:“使君要見藍關詠,須倩韓郎為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