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與死亡有關的偏旁部首

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洛陽令楊外出,依仗威武,過城外時,眾人皆避,唯有大槐樹下一蔔算者神色自若,毫無躲避之意。楊的屬下大聲呵斥,蔔算者仍一動不動。楊為官清正,不是暴戾之輩,只是奇怪於此人的舉動,於是叫人將其帶回衙門。隨後有了這樣的交談:

楊(好奇地):“我很奇怪,您為什麽不躲避一下,即使不談沖撞我,基於起碼的禮貌,也該動一動吧?”

蔔算者(不屑地):“您只不過是兩日縣令,還敢如此講排場?”

楊(迷惘地):“何出此言?”

蔔算者(神秘地):“兩天後,閣下當死!”

楊(驚愕地):“您既然知我命運,也一定能破解,為我解災,怎樣才可避免此劫?”

蔔算者(耐心地):“應據你隨後的見聞相機而動,但最後能否得免,我也沒完全把握。”

蔔算者建議楊將他帶到東偏院。在東院,蔔算者叫楊光腳散發,立於墻下,自己寫了幾條道符,開始作法。隨後,告訴楊,晚上不要回平時所居的正房,而是潛藏在東院,午夜後看結果。

午夜至,蔔算者對楊說:“鬼使一會兒當來攝你,不過我已作道符,今晚應該沒事了,但以後他們還會來。這樣吧,你明天身著便衣,用三十張黃紙作冥錢,再多帶些酒食,從定罪門出去,到郊外桑林中,那裏有個小屋,你在那等待身著黑衣、露著右臂者,此即鬼使。若你能留他吃飯,那麽就有逃脫此劫的可能。吃飯時,你可問他需要什麽,並多道感謝之詞。我的辦法就是這些了。”

楊很高興,按照蔔算者說的去做了。

楊帶了兩個仆人在洛陽定罪門外的桑林中焦急地等待。但直至日頭將下山,仍未發現有黑衣人過來。楊心中不安起來。

日頭終於下山,暮色在桑林中升起。楊心如火焚:黑衣人到底還會不會來?正在他焦慮時,仆人稟報,確有一黑衣人現身桑林,朝這邊走來。楊大喜,叫仆人將黑衣人迎入小屋,為其設宴席。

黑衣鬼使道:“你昨晚去哪了?我曾懷疑你潛於東院,但東院有道符監護,我不敢冒犯。現在,幽盟地府還是要斷你陽壽,你說這事怎麽辦?”

楊一再拜求,燒紙為冥錢,贈與鬼使。

鬼使笑道:“如此說來,也不是沒有辦法。明天,我還會與同事來攝你,你在這裏設宴,招待他們一頓,後面的事就不用管了。”

第二天,楊依舊於桑林中設宴,滿是山珍海味。天黑後,昨天那鬼使又帶來了幾十個同事,前來赴宴。

夜宴過半,鬼使對楊說:“楊長官勿慮,您的事,我們怎麽會不放在心上?!”

諸鬼使一陣商量,最後出了這樣一個計策:“您知道您對面的鄰居是誰吧?”

楊說:“知道,是一個叫楊錫的人。”

鬼使道:“這就好辦了。我們準備改一下生死簿,把您‘’字左邊的‘斜玉’旁,改成‘金’字旁,這樣的話……”

楊說:“楊改楊錫?!”

鬼使道:“莫說出來啊!您只管明晨五更天在楊錫門前等候,若聽到他家傳出哭聲,那您就平安無事了。”

開元中,洛陽令楊嘗因出行,見槐陰下有蔔者,令過,端坐自若。伍伯訶使起避,不動,令散手拘至廳事,將捶之。躬自責問,術者舉首曰:“君是兩日縣令,何以責人?”問其事,曰:“兩日後,君當命終。”甚愕,問何以知之,術者具告所見。舉家驚懼,謂術者曰:“子能知之,必能禳之,若之何而免也?”再拜求解。術者曰:“當以君之聞見,以衛執事,免之與否,未可知也。”乃引入東院亭中,令被發跣足,墻面而立,己則據案而書符。中夕之後,喜謂曰:“今夕且幸免,其即來,明日,可以三十張紙作錢,及多造餅餤與壺酒,出定罪門外,桑林之間,俟人過者則飲之,皂裘右袒,即召君之使也。若留而飲餤,君其無憂;不然,難以濟。君亦宜易衣服,處小室以伺之,善為辭謝,問以所欲。予之策盡於是矣。”如其言,洎日西景,酒餤將罄,而皂裘不至,深以憂。須臾遂至,使人邀屈,皂裘欣然,累有所進。乃拜謁,人雲:“君昨何之數至所居,遂不復見,疑於東院安處,善神監護,故不敢犯。今地府相招未已,奈何?”再拜求救者千數,兼燒紙錢,資其行用。鬼雲:“感施大惠,明日,當與府中諸吏同來謀之,宜盛饌相待。”言訖不見。明日,設供帳,極諸海陸。候之日晚,使者與其徒數十人同至,宴樂殊常浩暢,相語曰:“楊長官事,焉得不盡心耶!”久之,謂:“君對坊楊錫,亦有才幹,今揩‘王’作‘金’以取彼。君至五更鼓聲動,宜於錫門相候。若聞哭聲,君則免矣。”如其言往,見鬼便在樹頭,欲往錫舍,為狗所咋,未能得前。俄從缺墻中入,遲回聞哭聲。遂獲免。(《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