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通往仙境之路

唐朝詩人戴叔倫有名詩《題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下面的故事就與稚川有關。而稚川,到底是個什麽地方?去那裏該怎麽走?

唐玄宗天寶年間,原籍甘肅姑臧即涼州的僧人契虛,本姓李,父親曾做過朝廷的禦史中丞,也算是官宦之家了,但契虛本人卻無意權貴,而好佛學,從二十歲起就進入長安佛寺修行。後“安史之亂”起,潼關被破,玄宗皇帝西奔蜀地,長安很快失陷,契虛也逃入太白山。於山中隱居的契虛,不再吃五谷凡食,而以柏葉果腹,飲山泉解渴,過起了修行的日子。

有一天,有白發道士自稱喬君的前來拜訪,此人貌相清瘦,仙風道骨,他對契虛說:“我看你形貌秀異,神采非凡,為什麽不去仙境看看呢?”

契虛說:“我塵俗之人,怎麽能到仙境?”

喬君說:“其實仙境離此地特別近。”

契虛說:“既然如此,可否引我去?

喬君說:“可以引你去,但那人未必是我。你可按我說的去做:離開太白山,去商山,山腳下有一客棧,你在那裏準備美食,若遇見販賣東西的山民,就請他吃飯,他會問你去什麽地方,你就說想去稚川,他就會為你指路了。”

“稚川?”契虛茫然道。

後來,契虛按照喬君說的去做了。

在商山客棧,契虛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每有山民路過就請他們吃飯,前後有一百來位,他們飯都吃了,但沒有一個人問契虛要去哪裏。契虛很沮喪,思忖著定是喬君騙他,於是準備離開。就在當天晚上,又來了一個賣東西的山民,契虛做最後的努力,請他吃飯。那山民說:“你要去哪呢?”

契虛差點流出眼淚:“稚川!稚川!我想去稚川,這種願望有多年了!”

山民道:“稚川?那是仙境,你怎麽能抵達呢?”

契虛說:“我自小羨慕神仙,曾遇高人,勸我到稚川一遊,請帶我去吧!”

山民道:“你真的想跟我一起去嗎?”

契虛說:“若能去稚川,雖死不悔!”

於是山民帶上契虛,出了客棧,直奔以盛產美玉而聞名的藍田縣。在那裏又準備了一下,於該日晚向當地的玉山進發。入玉山後,他們涉險流危巖,走了大約八十裏,來到了一個山洞前。契虛看到有水自洞中淌出。山民叫契虛與他用石塊堵塞洞口,以斷其流。三日後,洞口不再冒水。這時候,他們才鉆進洞。裏面甚暗,他們摸索前行,大約走了幾十裏,來到一扇石門前。出此門後,豁然開朗,祥雲靜浮,水明山秀,別有洞天。

山民和契虛又走了一百多裏,來到一座高山下,仰望山勢,極險峭,契虛不敢攀登。山民道:“你想功虧一簣嗎?稚川即至,為什麽仿徨不前?!”說罷,用手拉起契虛,一路攀登,令契虛頭暈目眩。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終至山頂,其勢平坦,繚繞在雲霧間。契虛偷偷往山下遙望,山底景象已杳不可見。

但稚川還沒到。

山民和契虛又走了一百多裏,再次來到一個山洞前。穿越後,面前是茫茫碧水,中有仙樹搖曳,樹間有條寬一尺多的石徑,其長至少有百裏。山民在前,引契虛踏上石徑,走到盡頭,又是一座高山。山前有一棵巨大的樹木,枝葉繁盛,高有數千尋。山民攀上樹,大聲長嘯,過了一會兒,突有大風起於樹間,隨即見到一條巨繩從高山上垂下,巨繩末端系著一個行囊。山民叫契虛跳進囊中,閉上眼。隨後,山民也進了那行囊。接下來,那巨繩開始升起,按契虛的計算,他們在囊中行進了至少半天的時間。最後,山民說:“你可以睜開眼睛了。”

契虛慢慢睜開眼,發現已來到山頂。契虛極目遠眺,宮闕樓閣,皆呈玉色,光輝交映,如夢如幻。契虛激動地熱淚盈眶:“啊,稚川!”

山民領著契虛共入稚川城。一路走來,見仙女聖童羅列左右,其中一仙人問山民:“這僧人是誰?來自人間的吧?”

山民道:“他雖來自人間,但久願遊稚川,所以我引他來看看。”

他們穿過幾重仙霧繚繞的門樓,來到一處大殿,玉案後坐著一位仙人,姿容古異,兩旁是金甲侍衛,甚為嚴整。山民叫契虛拜跪,並介紹道:“這就是稚川真君。”

稚川真君聽了山民的介紹,隨後叫契虛上前問話:“你絕了三彭之仇了嗎?”

契虛如墜雲霧中,回答不上來。

稚川真君說:“那你不能留在這裏。”

稚川真君叫山民帶契虛去殿外的翠霞亭。該亭淩於空中,亭上有一人,發長數十尺,袒衣而坐,膚黑目明,不時間地沖他們眨眼。山民對契虛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