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可怕的匈奴狼(第3/7頁)

第二,募民實邊。募民實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大減少國家成本。道理是顯然的,匈奴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只要是沒飯吃,沒衣穿就來搶,搶完就跑。於是,漢朝人要打他,農人不得不放下地上的活,商人不得不停下手頭的生意,軍人不得不背井離鄉,皇帝不得不忍辱親征。於是一旦匈奴來襲,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手忙腳亂,心躁不安。

這就是匈奴留給漢朝人的後遺症。晁錯認為,要想治好這個後遺症,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百姓搬到邊塞居住。鼓勵的辦法就是,前幾年的吃住穿行,通通無償贈送。同時,獎勵百姓開墾邊塞,免其稅賦。更有誘惑的條件還在後頭:只要願意搬往邊塞,有罪者,赦其罪;無罪者,拜其爵。

這樣,邊塞居民,春來勞作,閑來吹風;戰時則保家衛國,可謂是兩全其美。

晁錯實在是太有才了。真正的策論,不在於他能否讓人心情澎湃,而在於它的可行性。對劉恒來說,晁錯的策論真是一場及時雨。於是,他全部采納,頒布實施。

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天,劉恒強邊政策剛剛實施一年多,匈奴就出乎意料地集體出巢了。

這一次,匈奴完全是有備而來的。老上單於率領十四萬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側翼攻擊,攻陷了西北邊塞朝那和蕭關兩地,獵殺北地都尉,把百姓大量的牛羊畜產一掠而空。

更可怕的是,老上單於一路燒殺。一夜之間,匈奴騎兵猶如空降兵殺到了甘泉。甘泉,即陜西省淳化縣西北,與長安的直線距離只有八十公裏左右。

美麗的長安城,猶如畫卷展望在匈奴人面前。老上單於仿佛要告訴劉恒,北方的冬風太厲害了,我們就是想不請自來,到城裏來逛逛,順便過冬來了!

浩劫!似乎從來沒有跟劉恒離得如此相近!

此時,整個長安都像是經歷了一場地震,恐懼猶如冬天大霧籠罩在整個長安城的上空。搶劫了,匈奴人來要搶劫了。我想,這應該是當時彌漫於長安城裏最可怕的一句話。

一向忍辱退讓的劉恒,終於被迫抽刀了。

漢朝首要任務是保衛長安,這個任務落到了長安警備區司令(中尉)及宮廷禁衛官司令(郎中令)身上。劉恒任中尉周舍及郎中令張武為將軍,調動一千輛戰車及十萬步兵和騎兵部署在長安城外,準備迎擊匈奴。

另外,臨時拜將,屯守三大重要戰地。他們的名單和分別守衛的地方是:拜冒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屯守上郡(陜西省延安);拜寧侯魏遬為北地將軍,屯守北地;拜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屯守隴西郡(甘肅省臨洮縣)。

以上五個人,除了郎中令張武露過幾次面,其他的通通都是新面孔。沒辦法啊,劉恒心裏也是挺難過的。老的死光了,新的又沒有冒尖的,只好將就著使用吧。

當各就各位後,劉恒突然宣布:親征匈奴。

劉恒這個勇敢的動作,立即嚇壞了群臣。大家的一致態度是:匈奴誠可恨,天子價更高。大敵當前,這注定是一場惡戰,萬一皇帝出事了怎麽辦?這不是自亂陣腳的事嗎?

於是,漢朝群臣集體勸阻劉恒,讓他坐鎮長安指揮就可以了,不必冒險親征。然而,劉恒的態度異常堅決:不!我就是要親征,我就要讓老上單於見識什麽叫橫著進來,豎著出去!

看來,劉恒是真準備豁出去了!

就在這時,薄太後出面幹涉了。薄太後告訴劉恒:匈奴是一定要打的,但你不必親征。十四萬匈奴,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士民千千萬,皇帝卻只有一個。你愛自己,等於愛百姓百官。這個道理,難道你就不懂嗎?

面對薄太後嚴厲的質問,劉恒只好說:我懂了。

劉恒只好重新調整人事:任命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任成侯董赤及首都長安特別市長(內史)、欒布兩人為將軍!

當時,關於對匈奴戰爭的制勝之道,除了以夷制夷和募邊強邊建議外,晁錯還提出了另外一個重要意見。這個策略就是:培養優秀的將軍。晁錯是這樣認為的:只有戰無不勝的將軍,沒有戰無不勝的士兵。所以,要想漢朝邊境安全,建立奇功大名,就在於培養優秀的將領。

晁錯所言無錯。這就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然而,優秀將領就如絕世美女,可遇而不可求。恰恰又是,無論是周勃或是灌嬰,都沒有為漢朝培養育出一兩個拿得出手的將軍。於是,當他們一個個登天成仙後,漢朝就變成今天這樣子,臨戰自抱佛腳,劉恒喊著自己要率軍親征。

由此看,這場無名將軍對抗戰場老手老上單於的戰爭,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當然了,漢朝人人都盼望能打出奇跡,冒出一兩個奮勇當先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