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司馬哥領導大逃亡 化及兄榮任大領導

對於李淵來說,小小一個堯君素是無法抵擋住大潮流的,這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他的固執都會讓他難逃一死。就連江都的楊廣都知道自己是個混蛋,堯君素還是要為他效忠,這就是愚忠。愚忠人的悲哀並不全在他自己,還有一半的責任是要扣在君主頭上的。

江都的風光早不如從前,以前是一小撥一小撥的人潛逃,現在竟然有人明目張膽地領著軍隊離開,尋個山頭去當快活大王去了。

逃出去的自然都很高興,沒逃出去的也並不難過,因為他們早有計劃。

壓力最大的仁兄應該是江都禁軍統領司馬德勘,這個人很有來頭。他曾經是楊素同志最滿意的接班人,有滿肚子的陰謀詭計。不過他的出身不大好,年輕的時候家裏窮,在街上擺過攤兒。攤位上有個石台,石台上是豬(通常是公豬),石台下放著個木盆,木盆裏滿是凝固的血。

很明顯,司馬德勘是個殺豬的,雅稱“屠戶”。

司馬德勘鬼點子多,到了楊廣這裏,他依然保持著這一優良傳統。楊廣很看重這個很會殺豬的將軍,讓他負責江都的人事管理。簡單說,誰跑弄死誰。這可要了司馬哥的老命了,今天跑五個,明天跑十個,到了現在,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也在準備逃跑。眼看管不住了,屠戶想出來一個好辦法。

以前,我殺豬,現在,我殺楊廣。

接下來他該怎麽做,已經不是我們現在能分析得了的事了。楊廣花天酒地,在江都就沒怎麽上朝。文武百官照例開會的時候,就由一言堂變成了集體討論。他們各抒己見,積極發言,到後來竟然連體面都不要了,為一點兒小事兒都能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時候,他們的意見是統一的。

他們多是關中人氏,雖然此地屬於煙柳之地,但終歸不如家鄉好。來到此地一年零五個月,四處戰火紛飛,家鄉消息斷絕,於是,回家成了所有人共同的願望。這種理由自然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在這些人中,聲勢最旺的,當屬司馬殺豬。

歷史證明,司馬德勘的確是一個得力幹將,在他的聯絡下,隋廷中但凡跟楊廣有密切關聯的人都被他拉下了水。名單如下:

內史舍人元敏(最高輔政官,皇上近臣)

虎牙郎將趙行樞(從四品雜號將軍)

鷹揚郎將孟秉(五品雜號將軍,隨聽號令)

符璽郎李覆、牛方裕(管皇帝公章的)

直長許弘仁、薛世良(進奉部門的二把手)

城門郎唐奉義(江都城門主任)

醫正張愷(主管醫療保健)

勛士楊士覽(對國家有特殊貢獻)

……

他們討論事情的地點在酒席上,不過後來他們發現其實也用不著那麽小心。千不該萬不該,這幫人不該把西逃的事情擱在朝堂上討論。大家正說話的時候,逃跑的事兒就被一個宮女聽去了。而此時的楊廣,正在後宮和美女親嘴兒。宮女慌慌張張將此事說給了蕭皇後,蕭皇後聽罷,說:

“這種事情你不要告訴我,你可以直接告訴皇上。”

宮女找到了楊廣,將朝廷之上群臣商議的內容說了一通,楊廣大怒。但他怒的不是群臣,而是這個宮女。楊廣何等聰明之人,他哪能不知道群臣是如何想的?他之所以躲在這裏飲酒作樂,不就是為了躲避那些讓他煩心的事務麽?

於是,楊廣發話了:

“儂一個小小宮女竟敢離間我君臣關系,拖出去斬了!”

宮女到死都不知道為什麽說句實話都會去死,他沒能看清這些人的真實想法。

楊廣這樣做的後果是,在此之後,宮人再也不敢向楊廣提任何家事國事天下事了。在司馬德勘的帶領下,那幫大臣竟然越來越囂張,弄得整個朝堂跟菜市場似的,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幹什麽的。有的宮女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又找到了蕭皇後。蕭皇後聽罷,安靜地說:“天下都已經這樣了,不是一個人能改變得了的。你們即便是將此事稟報給皇上,也只會徒增他的煩惱,還是別說了。”

誰都控制不了歷史,但不代表誰都看不懂歷史。時間總能考驗一個人的智慧,蕭皇後的智慧,要到幾十年後才被人們重視。

就在江都朝堂上,這幫人的演出升級了。有人犀利地提出這麽一個看法:“我們逃什麽?殺了楊廣,大搖大擺回去豈不更好?”此言得到了司馬哥的鼎力支持,因為他能想到的,就是殺,殺,殺,刀口向下的那個動作,他有不滿,有憤恨,他要通過這個動作發泄自己的情緒!

雖說司馬哥上半輩子是殺豬出身,但論起鬼點子還是很自信的。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他編造了這麽一段傳奇:

“皇上過幾日要開Party,但實際上並不是真要開,而是利用這次機會在酒裏下毒,毒死那些心懷不軌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