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開荒蠻文皇施教化 論民生魏徵奪人情(第2/3頁)

魏徵的見解如此犀利,讓李世民感覺很滿意。

不過當時有一神人,名曰封德彝的,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他用不可置疑而又博學多識的口吻說:“戰亂之後,人心狡詐。所以,秦朝嚴苛律法,漢朝采用霸道。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教化不成才被迫這樣的,我們現在就是這樣,就應該也這樣辦!”

他瞧了一眼魏徵,用老人家的口氣道:“魏徵書生一個,不識時務,如果聽信他的虛言,國家必敗啊皇上!”

魏徵接招,順勢反駁,“三皇五帝教化子民,難道都是一路太平過來的嗎?照德彝所說,古人淳樸,今人狡詐,幾千年過去了,現在的人還不早就成妖精了?人主如何能治,天下如何能安!”

封德彝無法反駁。

朝廷開始按照魏徵的建議著手教化,廣設學校。

除了教育,一個國家能正常運行,一定是要有刑罰的。

當初,李世民先生為了體驗一下刑罰的殘酷性,曾親自跑到施刑的地方去觀看了一番。也是趕巧,那天的那個犯人不知道幹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兒,要受趾刑。趾刑,顧名思義,就是把犯人的腳指頭給削掉。如果只這樣,也倒真不算太過分,畢竟,在肉體刑罰法律化的古代,這已經很仁慈了。

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有一種情況就是字義的範圍擴大。

趾刑,在古代,其實是斷腳的酷刑。

拿砍刀直接將犯人的腳砍下來,犯人這輩子再也不能正常走路。李世民親臨現場,看後,郁悶了老半天。

他跑到刑部,問刑部官員:“這個砍腳的酷刑是誰發明的?”

“回陛下,殷商就有了,不是我朝的特產。”

“朕……朕看還是廢了吧,改成別的形式,這樣實在是太殘忍了。”

回宮後,李世民左思右想,竟然還是坐不住,又找來熟知法律的人,參閱了很多法典。他這麽做,其實是為了找出比斷腳更殘酷的刑罰。為此,他親自免去了幾十條死刑的定罪,將死刑改為無期。在律法嚴明的情況下,減去那些極端殘忍的肢體傷害,是很有必要的。聲明:法律不嚴明的時代另說。

李世民去隴西巡閱的歸途中,在車上摸起一本隨身攜帶的《明堂針灸書》。

這是一本講述針灸的醫學書籍,什麽奇經八脈、十二經絡,人體內部構造,都有涉及,是世界公認的針灸寶典。李世民看得很帶勁,直到書中有一句道“人五臟之系,鹹附於背”,他感覺心頭一涼。

他摸了摸自己的背。

“人五臟之系,鹹附於背”,意思就是說,人體五臟經絡,全都匯集於背部。但是,這跟刑罰又有幾毛錢的關系呢?

懂些經絡的人(或者說讀過金庸武俠的人)都應該知道,人體最重要的兩大脈,一為任脈,一為督脈。任脈在前,督脈在後。

背部匯集了巨多無比的穴位,一以貫之,自上而下。學過神經學基礎的都知道,脊椎正是人體神經的匯集之所。人的脊椎一旦異常,可以出現諸多看上去與脊椎毫不相關的內臟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內科、外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

在車馬顛簸中,李世民想到了杖刑,打脊的杖刑。

古代的杖刑,根本不像電視劇上演的那樣好受,用一根溜光的大木棍,讓犯人穿著衣服挨揍。

古代的刑杖並不如此唯美,它是用生荊經過簡單工藝制作而成的,身長兩米(六尺),粗如杯口,犯人需要脫了褲子,露出妖孽般的後背。從堯舜禹時代,杖刑就已經成為責罰罪犯的主要手段之一了。《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上經常出現“打脊”二字。在古時候,女人做了錯事,別人罵的時候就是這樣罵的:

打脊的賊娘!

這是一句發狠的話。

負責打人的也都是官府選的青年男子,力氣很大,也很有職業操守,說打就打,絕不手軟。(女的都是女官或嬤嬤打,比方說紫薇挨的就是容嬤嬤的揍。)

抽到最後,背部鮮血淋漓,血肉模糊,場面十分悲慘。

讀過針灸書,李世民認為,背是健康之源,不可亂打,以後就以臀為背,從今往後,鞭笞不可再打背部。杖刑打屁股之風由此開始,諸位同學,如果有挨揍打屁股,而不是打臉或者背的,都應該感謝李世民,如果不是他,淘氣的孩子可就慘了。

減輕刑罰,對法制是好是壞呢?

根據史料來看,情況非常好。

李世民此舉不僅沒讓犯罪率上升,反而出現了一個奇跡。這一年,整個大唐總共才有二十九個死刑犯(歲斷死刑二十九人)。有幾百囚犯,農忙時節,被李世民放回家裏種地,種完地以後,一個不落地又回到了監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狀況的出現,並非沒有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