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開荒蠻文皇施教化 論民生魏徵奪人情(第3/3頁)

【魏徵的功勞】

貞觀四年(630)的最後一個月,寒冬。

高昌王麹文泰,攜妻兒,另加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從高昌來到了長安,他們入朝拜見李世民。

高昌,就是現在的吐魯番。

西域諸國國王見平日裏治國治得不錯的高昌王都入朝了,也想領著使者組團來朝。於是大家上表,說經過討論,大家都想去長安拜拜,何如?李世民批準。為了迎接這百國嘉賓,麹文泰的屬臣屁股墩兒還沒坐熱,就被朝廷派到前方去接洽。

第一,他們路況熟;

第二,他們語言通。

泱泱大唐,威武雄風。

我有嘉賓,也有魏徵。

在這個萬眾歡騰的日子裏,一向喜歡唱反調的魏徵同志又一次唱起了反調:

“文泰來朝,浪費民力,現在又有那麽多國家都來朝見,不論對西域諸國還是大唐來說,都不是好事。朝拜花費甚多,邊民不勝其弊……”

“你的意思,就是不要再往來了?”

“臣以為往來是一定的,但勞民傷財是一定不能的。讓邊民之間相互貿易,互通有無才是長法。如果每天接待從這些國家來的領導,就是體現大國的實力,那幹脆不用做別的了,在朝廷安排個流水席,整天吃吃喝喝,方顯大國風範。臣認為,現在這種做法對雙方百姓都有害而無益。”

李世民悵然若失,立刻令人去追文泰的那些屬臣。

還是麹文泰的屬臣厲害,朝廷剛派出去,路都走了一半了。

快馬追到他們的時候,他們一臉愕然,最後才明白,堂堂天可汗,竟然會害怕那個叫魏徵的大臣。

什麽事兒啊!

……

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貞觀之初,大臣們都上書說,‘人主應該獨運權威,絕不可將權力拱手讓給臣下。’還有的說,‘為了揚我國威,一定要征討四夷。’只有魏徵勸朕一定要偃武修文,他說,‘中國強大,四方自然服氣。’朕采納了魏徵的意見,才能有今天。現在頡利被擒,各族酋長帶刀宿衛,四方各族親如一家,這都是魏徵的功勞。”

嘆了口氣,李世民替魏徵委屈,“只可惜封德彝死得早,沒讓他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