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留定州太宗殺劉洎 征高麗李勣圍玄菟(第2/2頁)

為了讓兒子能放心大膽地理政,李世民文臣能少帶就少帶,留下輔佐李治。這一次,長孫無忌、岑文本、吏部尚書楊師道都隨駕出征了。留下的人中,蕭瑀同學在洛陽宮留守,劉洎、馬周、張行成、高士廉等人在定州,輔佐太子監國。

李治對留守的重臣很尊重,尤其很尊重高士廉。這個高士廉,相當於他的姥爺,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李治不好意思坐在高士廉跟前,便讓他同榻視事。高士廉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對李治的請求堅決推辭。李治就更不好意思了,便一改作風,多次為高士廉設案。

高士廉知道,滋味美時的得意,會為未來的禍患埋下伏筆。

做人要低調。

劉洎似乎不懂這個道理。

李世民對他的評價是“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

在定州輔佐李小九的人中,以劉洎職權最大,他是左庶子、檢校民部尚書,又總領吏部、禮部、戶部三尚書的事務,責任重大。分別前,李世民交代劉洎,說這回我出行,你輔佐太子,事關重大,你要明白我的苦心。劉洎同志精神矍鑠,口無遮攔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陛下盡管放心,誰要是敢在陛下走後犯事,臣立刻殺了他!”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也正是如此,讓劉洎反應過來,他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平民百姓行刑還要經過李世民同意,你膽敢隨便殺死大臣,誰給你這麽大的權力?

李世民告誡他道:“卿性格疏狂過甚,以後肯定因此貽誤終身,你以後說話可千萬謹慎!”劉洎後來的慘案,應該說是很活該。出去以後,他本應老老實實在家待著,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該上班就去上班。可看樣子,劉洎想挑戰一下別人的極限。他滿面淒慘地走出去後,眼神渙散,碰見認識的人就問情況,還讓別人分析一下李世民究竟是怎麽想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在聽別人講述自己的慘痛經歷的時候,旁邊的人總帶有一種看客一般的冷漠。

劉洎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但是,真正把他推進鬼門關的,是平日裏跟他有過節的那些人。

劉洎總愛不可思議地提醒別人,“到了這一步,不知道聖上會不會老是記掛著這件事兒。”

報應終於來了。

有人在李世民面前詆毀劉洎,“劉洎曾經說過,國家大事不必過多擔心,我輔佐幼主,自然會將有異志的大臣殺掉,這樣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嗯?這話不是劉洎對我說過的嗎,你們怎麽知道的?”

“劉洎天天都說這話,要不臣也不會知道。”

這日,李世民下詔:

“劉洎整天跟人私下議論朝政,盼望出現混亂局面。他把自己當成伊、霍,猜忌大臣,想把所有大臣都殺死。朕認為可以賜他自盡,妻子兒女什麽的就免了。”劉洎自盡了,他終於閉上了嘴。

唐朝與高麗的第一場戰役已經打響,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率領大軍先行殺到了懷遠鎮。

唐朝的懷遠鎮,就是今天的遼寧省北鎮市的廣寧城,位於遼寧南部,毗鄰高麗。先打下懷遠鎮,步步為營,便可以讓後續大軍得到緩沖。但這不是李勣的風格,懷遠鎮的唐軍在那裏搖旗呐喊,暗地裏,通往遼寧北部的通道已經被打開,大股唐軍潛伏在此。

貞觀十九年(645)四月,遼東道先鋒部隊在遼寧北面順利渡過遼河,成功進軍玄菟。

玄菟,古時一郡,大體位於鐵嶺附近,在懷遠鎮東北五百裏。高麗邊防全都壓在了懷遠鎮,他們死都不會想到,唐軍竟然還會在士氣大盛的時候虛晃一槍,在懷遠放了那麽大一個響屁,主力全跑到了鐵嶺。玄菟附近的幾座城池都驚慌失措,一天到晚關閉城門,縮在裏頭不敢出來。

蓋蘇文明白了,唐軍的主力的確在北部。

南端的建安城(遼寧營口),在蓋蘇文的明白中吃了大虧。

他們放心大膽地不去防守,直到被熟知遼河下遊情況的唐朝將領殺了個措手不及。率領分部唐軍出擊的人,正是六軍前鋒張儉同志。順利渡過遼水後,他跟正在城外的高麗軍隊碰了個正著,高麗軍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在一陣狂亂的逃跑賽中,獲得了被斬首幾千級的下場。

這是唐軍的第一次大捷,消息傳出後,身在新城(沈陽)的李道宗也派出了自己的奇襲軍。

折沖都尉曹三良,男,生日籍貫愛好長相均不詳,只知道他在四月初五這天,受行軍副總管李道宗的命令,率領十幾人(以後你就會知道為啥這麽少了),假裝聲勢浩大地逼近了新城。

新城守將做事講究原則,說不敢出去,就不敢出去,面對曹三良的挑釁,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繼續龜縮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