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困境(第2/8頁)

何騰蛟(1592~1649),字雲從,貴州黎平人,天啟元年(1621年)貴州鄉試舉人,歷任南陽知縣、兵部員外郎等職。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何騰蛟升任右僉都禦史、湖廣巡撫(代理),協助左良玉鎮守武昌。

弘光時期,左良玉起兵叛亂,何騰蛟被威逼同行。但是,何騰蛟堅決反對與朝廷為敵。大軍尚未抵達九江,何騰蛟便跳江逃走,經寧州(今江西修水)、瀏陽輾轉來到長沙,號集堵胤錫、傅上瑞、章曠等部屬,又招撫了黃朝宣等地方勢力(其實就是“山匪”),逐漸在湖南坐大。

何騰蛟不願意跟左良玉瞎起哄,而是在湖南優哉遊哉地做起了“土皇帝”,但不久就遇到了麻煩,這個麻煩來自李自成的大順軍。

前面說過,李自成率殘部進抵襄陽,嚇跑了左良玉。接下來,李自成並未進入武昌,而是繼續向江西鄱陽湖地區逃竄。五月初,李自成在九宮山一帶(還有一種說法是羅公山)神秘失蹤。

李自成失蹤後,大順軍殘部亂成了一鍋粥。當時,跟隨李自成向南逃竄的有澤侯田見秀、綿侯袁宗第、磁侯劉芳亮、光山伯劉體純、太平伯吳汝義,還有一般將領郝搖旗(後賜名郝永忠)、王進才、牛萬才等。這些人各帶一支人馬,互相不買賬。從五月開始,大順軍殘部紛紛逃竄到湖南平江、瀏陽地區。

在擔任南陽知縣時,何騰蛟就跟“流賊”打過交道。當年的何騰蛟跟陳子龍一樣,對“流賊”采取剿撫並用的方針,甚至單槍匹馬前往招降,協助河南巡撫陳必謙平定了暴亂。何騰蛟的能力得到朝廷的賞識,將他從地方上調中央,擔任兵部員外郎。

有這個經驗,何騰蛟對付大順軍殘部應該是得心應手的。但時過境遷,何騰蛟已不是小小的知縣,二是獨霸一方的“諸侯”。視湖南為己有的何騰蛟,絕不容許任何勢力有所染指。

遠在長沙的何騰蛟誤以為這些人不過是一般的“土賊”,動動指頭就能捏死。另外,何騰蛟也沒有掌握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這些所謂的“土賊”,不遠千裏來到湖南,不是來找何騰蛟打架的。

不打架,難道只是路過?也不是,他們是真心誠意來“投奔”的。李自成失蹤了,大順軍殘部群龍無首、各自為政,但在田見秀的倡議下,各部將領一致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策:聯合南明軍隊抗清!

六月初,大順軍殘部開始向長沙方向運動,希望與何騰蛟取得聯系。

一邊想聯合,一邊不知情,這玩笑就開大了!

何騰蛟情報不明,認為平江、瀏陽地區不過是小股“土賊”騷擾,當即派長沙知府周二南、副總兵黃朝宣率兩千兵馬前往剿滅。幾萬大順軍為了表示誠意並避免沖突,主動向後撤退。

大順軍一撤,周二南以為對方真是不堪一擊的“土賊”,一路得寸進尺地窮追猛打。大順軍怒了,在瀏陽渡回手就是一拳,把何騰蛟的軍隊揍得七葷八素,周二南在混戰中喪命。

戰報傳來,何騰蛟總算搞明白了,對方不是“土賊”,而是多年來令官軍聞風喪膽的大順軍。何騰蛟驚魂未定,匆忙布置長沙防守事宜,準備與長沙共存亡。

如果幾萬大順軍想攻占長沙,就憑何騰蛟手下那點人,只能等死。幸運的是,大順軍的首領確實深明大義,雖然受到誤解,但並沒打算耍橫,反而主動派人到長沙接洽合作事宜,何騰蛟總算躲過一劫。

七月,何騰蛟與大順軍殘部達成“協議”,田見秀等部悉數歸入何騰蛟麾下,“招安”為南明官軍。

有幾萬大順軍的加入,湖南的聲勢一下壯大了許多。特別是多爾袞判斷失誤,阿濟格於六月奉命北撤後,湖廣的態勢瞬間發生逆轉,給何騰蛟向北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羽翼漸豐的何騰蛟如果能抓住機會,揮師北上直抵武昌,再順江而下威逼南京,江南的形勢將發生不可預知但明顯有利於南明的逆轉。

不過,南明的歷史猶如一趟扣人心弦的“過山車”,每一個歡欣鼓舞的時刻,扼腕嘆息的事情總是接踵而至,大起大落是家常便飯,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高興得太早。

“招安”大順軍,以“土皇帝”自居的何騰蛟其實是迫不得已。他不希望湖南出現新的軍事力量,但人家十幾萬大軍擺在自己家門口,總要給口飯吃,否則就輪到自己沒飯吃了。

合作不過是何騰蛟的緩兵之計,所以歸附到湖南以後,大順軍的日子並不好過。

何騰蛟視湖南為己物,排斥一切外來勢力,特別是由於長期的階級對立,何騰蛟、章曠、傅上瑞等人始終對“流賊”出身的大順軍抱有成見。盡管隆武皇帝一再強調要堅定執行“聯寇抗清”的戰略,但何騰蛟依舊在湖南我行我素,對大順軍采取“溶賊”、“限賊”的方針,百般刁難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