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敵後(第2/7頁)

事實證明,朱以海還是太天真。張應元、張心裕比正兒八經的清軍還要狠,鐵了心地當叛徒,“浙系”軍隊再次敗北。

七月,魯監國決定親征,調集鄭彩、周瑞、周鶴芝、阮進等部,進攻福州,結果再遭敗績。

兩次直取福州敗北,朱以海認真吸取了教訓,意識到憑自己手上的兵力,想打大城市是不可能了,搞“農村包圍城市”才是王道。九月,朱以海出奇兵襲擊福州外圍的沿海地區,先後攻占羅源、連江兩縣,次月又光復了長樂、閩清、寧德等地。至年底,清軍盤踞的省會福州稀裏糊塗地成了前線,頻繁遭到南明軍隊的“騷擾”。

魯監國帶著“浙系”軍隊(其實主力還是福建的鄭彩),在福建毫不客氣地攻城略地,大有喧賓奪主的氣勢,鄭成功率領的“閩系”當然也沒閑著。

永歷元年(1647年)二月初一,鄭成功率軍攻克海澄,次日向漳州進攻,但兵力有限,沒能攻下來。清軍沒讓鄭成功在海澄多待幾天,二月初五便攻占海澄,鄭軍被迫撤退。六月,鄭成功率軍再次進攻漳州,還是沒攻下來。

鄭鴻逵、鄭成功脫離鄭芝龍的控制撤到金門,手上兵力不多,幾個月來主要是制造戰船兵器、募練兵勇、籌集糧草,守不住海澄、拿不下漳州實屬正常。

看到朱以海的“浙系”越戰越勇,自知實力不濟的鄭成功開始坐不住了。

八月,鄭成功將“閩系”軍隊集結於桃花山,並聯絡禦史沈佺期、光祿寺卿林橋升等起兵響應,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泉州戰役。

駐守泉州的是清軍提督趙國祚,還有溜石寨參將解應龍配合防守。鄭成功的軍隊一攻城,解應龍就率軍從溜石寨鉆出來,襲擊鄭成功的側翼和後路。

攻了幾次城沒攻下來,鄭成功發現不對勁,怎麽側翼和後路總是被抄?鄭鴻逵、鄭成功商議,要想拿下泉州,首先得把解應龍幹掉,省得他總是出來搗亂。

九月初三,鄭成功以攻城為餌,引誘解應龍出擊,並在半道上設伏,將解應龍的軍隊一舉殲滅,並乘勝搗毀了溜石寨。

沒有溜石寨的支援,泉州儼然成了一座孤城。趙國祚突然警覺起來,一面嚴密布置城防,一面緊急探查內應,幾天時間就抓出了不少被鄭成功策反的“眼線”。

泉州被圍困,趙國祚密調漳州守將王進前來救援。王進倒是不敢抗命,但手上只有一千五百人,他必須掂量一下,到底是去救援,還是去送死?

王進靈機一動,謊稱自己帶著數萬潮州援軍,要直搗鄭成功的老巢安平。為了將戲演得逼真,王進率軍向安平方向一路狂奔。

“眼線”都被趙國祚幹掉了,鄭成功徹底抓瞎。得知潮州有數萬人要殺到自己的老巢,鄭成功果然中計,趕緊分兵撤守,留下鄭鴻逵繼續攻城。

鄭成功率主力往安平撤,王進突然轉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抵泉州城下,與趙國祚裏應外合,夾擊鄭鴻逵的攻城部隊。鄭鴻逵還沒搞清楚從哪兒冒出來這麽一幫人,便全線潰敗,撤回金門。後來,鄭成功得知王進的援軍只有區區一千多人,腸子都悔青了,恨不得拿腦袋往墻上撞。

盡管“浙系”、“閩系”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地方系”的抗爭卻搞得如火如荼,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鄖西王朱常湖等人率領的義軍。

永歷元年(1647年)七月初四,活動在閩北地區的鄖西王朱常湖與王祁、李長蛟率義軍攻克建寧府(今福建建甌),清總兵李應宗、副將曹胤吉、建寧知府高簡戰死。義軍占領建寧府後,又連克建陽、崇安(今福建武夷山)、松溪、政和、壽寧等地。

朱常湖所率義軍在福建北部地區的活動,讓浙閩總督張存仁如坐針氈。前面提到過,仙霞關是浙江進入福建的主要通道,穿過仙霞關之後可以直抵福建的浦城。朱常湖義軍占領的這些縣城,恰恰是在福建境內給浦城來了一個“半月形包圍圈”。

浦城一旦被義軍占領,從浙江通過仙霞關進入福建的主要陸路通道將完全中斷。清軍想從浙江進剿,剛進門就得挨踹。海路就更指望不上了,就清軍水師那點家底,朱以海、鄭成功、黃斌卿收拾起來都不費力氣。

如果浙江與福建的聯系被切斷,任其自生自滅,那麽南明軍隊拿下整個福建不過是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一旦福建失守,等於是將廣東的佟養甲、李成棟扔下不管(當時“三王”正在避暑,尚未打通湖南)。

一座小縣城關乎華南的局勢,杭州的張存仁不敢有絲毫懈怠與僥幸。

眼看浦城危急,張存仁一面向多爾袞奏報,說福建“遍地是賊”,一面砸鍋賣鐵地調兵遣將,好不容易抽出一千兵馬,於七月下旬馳赴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