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敵後(第4/7頁)

洪承疇沒想到,吳勝兆一“誤會”,麻煩可就大了。吳勝兆收編的原義師首領戴之俊、吳著趁機策反,慫恿吳提督“以民族大義為重”,奮起抗清!

吳勝兆最近相當倒黴,過得也比較憋屈,通過收編義師,自己掌握的軍隊也擴充到了四千人之眾,但要在“敵占區”反水,與強大的清軍為敵,吳勝兆還真沒這個膽。

為了堅定吳勝兆的決心,戴之俊、吳著謊稱錢謙益在蘇州被抓了,煞有介事地說吳勝兆很快就會受到牽連。一旦被清軍拿獲,吳提督的項上人頭可就不姓吳了!一番“訛詐”之後,戴之俊又給吳勝兆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可以利用陳子龍的關系,與舟山的黃斌卿接上線,尋求支援。

身處旋渦之中,性命堪憂,又有“後門”可走,反水有了底氣,吳勝兆終於下定最後的決心——反他娘的!

“後門”陳子龍不用多介紹了,著名的“憤青”一個。弘光政權覆滅後,陳子龍在太湖地區組織義師抗清遭遇失敗,此時正在故裏松江閑居。戴之俊登門求助,陳子龍欣然應允,一面寫信聯絡黃斌卿,一面派友人夏之旭去見吳勝兆,堅定其反水決心。

吳勝兆的計劃是以所率四千兵馬奪取蘇州、松江,黃斌卿的援軍布置到江陰、鎮江一線,牽制南京的援軍。蘇、松得手後,兩軍會合,奪取南京。

清軍忙著清剿福建、廣東和湖南,南京的兵力十分空虛,這個作戰計劃還是比較靠譜的。但是,這次行動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盡管有陳子龍的來信,但一味只圖自保的黃斌卿不想跟著瞎摻合,免得惹火上身。

清代文學家全祖望評價黃斌卿“怯於大敵,而勇於害其同類”,實在是一語中的!

幸運的是,舟山雖然是黃斌卿的地盤,但張名振、張煌言等“浙系”將領也駐紮在舟山,未必是黃斌卿一個人說了算。張名振、張煌言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蘇松可以作為前沿基地,聯絡太湖一帶仍在活動的義師,一舉扭轉長江下遊南岸“敵占區”的力量對比,發展抗清運動。

黃斌卿難排眾議,被迫同意派出水師響應吳勝兆反水,雙方約定四月十六日舉事,吳勝兆派部將詹世勛、高永義到江邊接應援軍。

在沈廷揚(時任戶部左侍郎、總督浙直水師)、張名振、張煌言、蔡聰(黃斌卿小舅子)的率領下,舟山水師浩浩蕩蕩駛向長江口。

做“海漂”必須永遠牢記一句話:天有不測風雲!

四月十三日,舟山水師在崇明島附近遭遇颶風,船只損毀比較嚴重,主要將領紛紛落水登岸。由於是在“敵占區”,除了張名振在一位僧人的暗中保護下返回舟山外,登岸的將領先後被清軍俘獲。張煌言運氣比較好,據他後來回憶,自己“陷虜中七日,得間行歸海上”,最終還是回到舟山。沈廷揚和蔡聰就比較慘了,被清軍抓個正著,於七月初三慷慨就義。

颶風過後,盡管舟山水師的大部分船只還能作戰,但主將紛紛落水,水師只有原路返回。到了約定的日期,吳勝兆派去接應的部隊並沒看到援軍。詹世勛、高永義感到事情不妙,索性再次反戈,率兵拘捕了吳勝兆,戴之俊、吳著被當場殺害。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吳勝兆還沒動起來就被逮了,實在是個十足的倒黴蛋。不過,與其歸罪於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更貼切。黃斌卿先是首鼠兩端,在張名振等人的壓力下被迫派軍,接著遭遇颶風,“浙系”將領紛紛落水,黃斌卿借坡下驢,不再派出一兵一卒。

黃斌卿不給力,吳勝兆內部也是危機重重,主要體現在保密和“政審”兩個方面。造反的謀劃應當在絕密的狀況下進行,這個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唯獨吳勝兆不知道。自從定下反水的決心之後,“表現欲”極強的吳勝兆四處“炒作”,唯恐他人不知自己很快就要“一鳴驚人”,還很不地道地將陳子龍、夏之旭等人一起“炒作”,搞得滿城風雲、人盡皆知。

吳勝兆決定反水,並變換發型,但詹世勛一直持反對態度,高永義雖然口頭上贊同,卻在行動上打退堂鼓,不願割發。這些反常的舉動,沒有引起吳勝兆足夠的重視,不但不搞嚴格“政審”,還將這倆意志不堅定的貨派去接應援軍。即便援軍按期抵達,很難說他們會按作戰計劃引導援軍開赴指定地點,說不定奔著清軍大營就過去了。

盡管蘇松反水的計劃胎死腹中,但洪承疇覺得還是有必要到蘇州穩定一下局面,雖然吳勝兆被逮,但殘余勢力未除。

四月二十二日,洪承疇派操江總督陳錦、鎮守南京的滿兵提督巴山率軍抵達蘇州,一面深入太湖地區清剿義師,一面在蘇州、松江大肆搜捕反清義士。陳子龍被羈押到南京的吳勝兆告發,隱姓埋名逃往嘉定,又輾轉逃到昆山,但還是沒能躲過清軍的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