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公三駕一

從晉厲公的遭遇中悟出了道理的不光是法家,還有道家人物,只不過與法家的截然相反。道家總結經驗說:當國君的就應該老老實實,才能長久圓滿;老好人日子混得長,積極務求的人只有遭殃。比如周天子吧,躲在洛陽城裏當縮頭烏龜,天下鬧成一鍋粥,他也不管,別人也不管他。而晉厲公不安於現狀,不作縮頭烏龜,非要跟卿大夫家族鬥,終於死於內亂,可見其愚蠢。

發表這通偉大意見的就是道家的創始人——偉大的老子。他這時從楚國跑來,正在老周天子的洛陽裏當圖書館主任,並把周天子的價值觀升華為他那著名的“縮頭烏龜哲學”。他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天下事少管為妙。而“強項者不得其死”,鋒芒畢露的逞強者如晉厲公不得好死。相反,“柔可以克剛,雌可以勝雄”,老好人和大綿羊,可以安享天年。

老子還有一個戰友,叫“單襄公”,思路跟老子是一樣的,但主要從人的儀表上看人的命數。當時的古代君子(大老爺)們吃飽了沒事幹,特別講究佩帶著一大組玉飾走路,叫做鳴玉而行,非常雅致,像模特走台步。當時的高級人物,活的其實也挺累的。比如他們的腰帶上除了有好幾組玉佩,還懸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玩意兒:寶劍啊,錢包啊,鏡子、香囊、弓、印章、火石、古代打火機啊(燧石),還有毛巾(絲的,當時還沒有棉花)——越是有身份的人越不嫌麻煩。雖然會妨害走路,卻正能表現貴族階級不事生產,優閑儒雅的形式。佩帶著美玉在家裏走台步是他們的特長。

單襄公說晉厲公台步走的不好:走路時眼望遠處(意味著常常不切實際),腳擡得很高(失去應有的德行),目光和舉止不配合(內心想做逆勢而動的大事),於是單襄公認定他志驕心狂,不得好死。而單襄公看見晉厲公同輩之中有一個“晉公子周”,非常善於走路:站不歪身,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心性恭謙,為人慈愛,具有文德——脾氣好,被單襄公視為賢人,是當國君的料。這位晉公子周時年14歲,正在洛陽留學,身為留學生的他還積極關心時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成語“休戚相關”出處)。果然,晉厲公橫死以後,晉國人迎晉公子周回國,立為晉悼公,時為公元前573年。基本上,單襄公的

我們年輕的老好人(當時叫“賢人”)晉悼公,從洛陽回到祖國,一改晉厲公強勢做法,對大臣妥協,任用各家卿大夫主事。這給他贏得了很高的國內聲譽,卻也斷送了晉國強化君權的最後機會。他還把前幾朝的功臣宿將,特別是追隨重耳的老叫花,把他們的後代從莊稼地頭招回來,封到朝裏享福。《左傳》記載,晉悼公的主要政策是:廢除老百姓欠國家的錢和稅,賑濟災民、窮人、老光棍和寡婦,提拔郁郁不得志的人材(即有能力但不是高幹血統出身的人,比如我),反對鋪張浪費,節約國家辦公費用和祭祀器用,禁止打砸搶活動,調低稅收比率,注意使征兵工作不侵犯農時。年過七十的老人,晉悼公還親自接見,敬稱他們為王父。

與晉悼公相關的,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美談。晉國老幹部祁奚退休時,現年十幾歲的晉悼公問他:“祁大爺,誰可以接替您做中軍尉呢?”

祁奚說:“解狐可以。”

晉悼公疑惑地問:“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嗎,你們一見面不是互相吐口水嗎?怎麽推薦他呀?”

“您問的是誰適合作中軍尉,又沒問我要吐誰口水。”

不料,解狐沒福氣,沒等上任,就樂死了,於是祁奚又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

晉悼公問:“您怎麽推薦自己兒子啊?好意思嗎?”

“您問的是誰適合作中軍尉,又沒問誰是不是我的兒子。我只是覺得他勝任中軍尉罷了。”

這就是所謂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古人稱贊古怪老頭兒祁奚,說他推薦自己的仇人,不是出於諂媚對方;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是為了假公濟私。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當年“九袋長老”魏仇的孫子“魏絳”的。按照晉悼公優先照顧舊時功臣大家族的政策,魏絳被推薦擔任監軍司馬,負責糾察軍紀,督導戰車行軍作戰序列(跟以前司馬韓厥幹的一樣)。這家夥上任第一件事,也跟司馬韓厥一樣,上來就把晉悼公的弟弟的車夫殺了,腦袋在三軍傳看,因為他擾亂行軍次序。

十幾歲的晉悼公聽說以後,痛感自己受鳥大夫們擺布無以復加,再也“賢”不住了,破口大罵,你魏絳殺我弟弟車夫,寡人殺光你全家。魏絳不避斧鉞,跪在朝堂外請罪,上書說:“我聽說,國君召集諸侯,臣子不敢不敬,國君出師不夠威武,臣子莫大之罪。我不敢怠慢職守,故而冒著死罪,殺死亂伍之人。我的罪過很大,觸犯貴介弟,使您在朝堂之上大發脾氣,我請伏劍自殺於您面前,來顯示您格外重視弟兄親情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