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雄鱷八(第2/5頁)

孟嘗君被喂到了秦國,滿臉堆笑,孝敬給了秦昭王一件“狐白裘”當見面禮。這條狐白裘是無價之寶,因為它是純白色狐狸皮作的。白色狐狸中國罕見,只有北極才有,由於路途遙遠,一般流浪不到中國來。中國的狐狸雖然不白,但每個狐狸的倆胳膊窩(狐腋)下面,有一小塊兒白色毛皮。孟嘗君的這件白狐狸皮,就是截取狐腋的白色毛皮拼制而成,通常需用數百只狐狸的狐腋才能湊成一件,所以有“集腋成裘”之說。不過,狐腋應該有狐臭,這種皮裘味道好嗎?不管味道如何,由於取材艱難(一只狐狸只有兩小塊兒狐腋啊),狐白裘非常貴重,只有周天子才能穿。而諸侯是穿狐黃裘,卿大夫穿狐青裘,士用羔裘,衛士用虎裘、狼裘,依等級而降值,體現了大周的禮儀制度。至於庶民,只能穿著犬、羊之裘。不過孟嘗君居然也用狐白裘,周朝的等級制度,早就被隨意出入了。

孟嘗君在秦國工作到了第二年,開始變得不爽。有人想搶他的相國大印,說他不安心本職工作,保不齊是替齊國打算,暗中謀害秦國的。秦昭王於是免去孟嘗君的相職,又怕孟嘗君滿腦子帶著政府機密回到齊家,對秦人不利。於是把孟嘗君軟禁在家,準備割掉腦袋,腦袋以外其它部分可以回國。

孟嘗君害怕了,派人向秦昭王的幸姬獻上兩對玉壁,請她幫忙說好話放人。“幸姬”就是受寵幸的姬妾的意思,在古代“幸”差不多就是love的意思。秦昭王的幸姬答應幫忙,但是條件是給她一件狐白裘。

“可惜我只有一件狐白裘,而且剛來的時候已經送給秦王了,怎麽辦啊。”孟嘗君問自己的門客。

門客裏邊有一個叫狗剩的,舉手說:“主君,我有辦法,我會學狗叫,把狐白裘偷出來不就得了。”當晚,鹹陽城頂的月亮,一片慘白。狗剩化裝成狗,四條腿爬著,從狗洞鉆進國家倉庫,一路學著狗叫,竊走了秦昭王的狐白裘。

秦昭王的幸姬得了狐白裘,大喜,打扮好了向秦昭王放電——仿佛若輕雲之蔽月,飄飄若流風之回雪。秦昭王暈菜了,上去就要求歡(就是幸的意思)。幸姬說:“不嘛~~,人家要你先答應一件事嘛。”

“什麽事啊,我答應!答應!快點啊!”

“孟嘗君這樣的賢人,要是被您誅殺了,天下賢士豈不寒心,就都裹足不來啦。秦國落後挨打,我們的幸福生活不就屈指可數啦?”

秦昭王覺得,如果孟嘗君的腦袋可以換來君王的一宵浪漫,那就隨他去吧。於是,第二天孟嘗君接到秦昭王發自床上的一道指令:“孟嘗君一行可以離秦,發給封傳。”封傳就是一塊刻有旅行者合法旅行身份的行駛證,蓋著大章,類似現在去深圳的邊防證。孟嘗君立刻起程(生怕秦王變卦),帶領門客跑了一天一夜,伴著星星來到東方兩百公裏處的函谷關。出了關就是中原啦。

四野一片空漠,天上繁星閃爍,幾輛馬車在星光下止住。夜風冷冷,回望鹹陽,只乘下一片昏暗的影子。這個時候正是半夜3點到5點,人們最怕老虎出來,所以叫寅時。寅是虎。再耽擱下去,秦昭王變卦,追來怎麽辦?但是眼前關門深鎖,關城巍然屹立,有如銅墻鐵壁。

按照秦國“關法”規定,天亮雞叫,才準開關放人。孟嘗君披著軍大衣,跺著腳,焦急萬分。旁邊一個門客名叫雞婆,舉手道:“主君,我有辦法,我會學雞叫,我一叫,他就得開關。”

然後這個門客就捏著脖子,咯咯答咯咯答地叫開了。旁邊狗剩劈地給他一巴掌:“你這是母雞!”“噢對!咯咯喔——咯咯喔——咯咯喔——嘍!”

不光雞婆叫,函谷關內外兵營裏的公雞全部鬼使神差地跟著打起鳴來,好些山上的野雞也跑過來跟著起哄。頓時函谷關下雞聲沸騰。秦兵守關者,嘟囔著嘴,打著哈欠,罵罵咧咧地起來抱起門拴開關。查驗了孟嘗君的封傳,放這一行人出去。

不久,秦昭王反悔了,派出追兵氣喘籲籲地一路追來,大喊:“門軍,門軍,孟嘗君來了嗎?攔住了嗎?”

孟嘗君早已出關多時,朝著東方的陽光,絕塵而去。

孟嘗君一路跑到河北,在趙國邯鄲休憩,得到趙國領導人的接待。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也是個食客豢養專業戶,也號稱是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勝門下食客三千,可以與孟嘗君的門客數量相比美,準確的說,相比醜,因為這些門客素質很差,良莠不齊。其中趙勝的一個門客望見孟嘗君坐在堂上,發現孟嘗君其實個子矮小,於是掩口囫圇而笑:“我以為孟嘗君魁然丈夫也,天下想慕,今天一看,渺小丈夫也,袖珍丈夫也,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