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車來到中國(第4/4頁)

1882年6月,為了堵住反對派的嘴,開平礦務局還專門邀請了一批反對官員實地考察,試乘“龍號機車”,坐在特制的豪華車廂裏,用一個小時跑了32公裏,快速、舒適、安全、穩當的一個小時的現場體驗,徹底堵上了反對派的嘴。從這以後,再也沒有人談論用騾馬拉車的事了,為騾馬們蓋的騾廄馬棚也很快就拆除了。這年10月又從英國購入了兩台“0”號機車,投入運營。

直隸總督李鴻章視察唐胥鐵路

到1883年初,開平礦務局就已擁有50節運煤車,車皮載重從12噸到50噸。除運煤外,這段鐵路還經營客運,營運的火暴狀況可以想見,僅客運收入就足以滿足火車運營的費用。

1886年,李鴻章正式向朝廷報告了唐胥鐵路的成功運營,並要求向東西兩個方向分別展延到山海關和天津,這個報告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準。

其實早在1861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鴻章建議興建蘇州至上海的鐵路,被拒;1862年,又有英國工程師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議興修漢口至上海、漢口至廣東、漢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鎮江至北京、廣東至雲南六條幹線鐵路,也被拒。直到二十年後,中國才建造了第一條鐵路,而且是在重重阻力下完成的。

有許多人說這是清朝政府思想不解放造成的,我認為這種看法是有問題的:思想解放不解放,是有原因的,它只能是事件的結果,而不是事件的原因。

歷史的事實是申請者需要,拒絕者不需要。人類行為選擇的本質不是思想的解放問題,而是利益的需求問題。

人類世界的歷史,靠著主觀世界的推動,一切現實的發展,都因為人的需要而發生,沒有需要,觀念不會改變,發明不會產生,歷史不會進步,因此,我們可以說需要才真正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

當然,利益有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之分,而這當中又有著必然的沖突。思想不解放,不是觀念變化不過來,主要是利益沖突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