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作用

許多人都想拿孔子說事,無論是褒他還是貶他,可以說孔子就是後世人們手裏最大的一塊磚頭。

磚頭有什麽用?取決於拿磚頭的人的態度,它既可以被當作墊腳石使自己站得更高一點,也可以被當作武器去砸人。

磚頭,本質上不是磚頭,只是工具。

平常人看孔子,也就是一個平常的教書先生而已,但是政治家卻並不把孔子看成一個人,而是一件工具,隨意變換,他是一個什麽樣的工具,決定於政治家要讓他發揮什麽樣的用途。

孔子是怎樣變成板磚的

孔子生於春秋末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二十七)。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前627—前554年),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先娶了老婆施曜英,一連生了九個女兒。於是娶了一個妾,生了一個兒子叫孟皮,但是孟皮是個殘疾人283。於是又娶了第二個妾,叫顏征在。在叔梁紇70歲時生了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禱,故起名為丘,排行第二,故字仲尼。

孔子3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原配施氏和叔梁紇的家人都不喜歡孔子母子,沒有善待他們,於是顏征在就帶著孔子離開了,移居曲阜闕裏,獨自撫養孔子,過著清貧的生活。到了17歲時,孔子的母親也去世了。

孔子19歲成親,娶宋國亓官氏的女兒(有說朱國兀氏)為妻,次年生了唯一的兒子孔鯉。孔鯉比孔子死的早,但是給孔子留下了後代孔伋。

成年的孔子身形魁梧,“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284,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為豪。

自20多歲起,孔子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經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開始有些名氣。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

公元前517年,孔子35歲時,魯國發生內亂,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

公元前515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285孔子又只好倉皇逃回魯國。

公元前501年,51歲的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治理中都(今汶上縣)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

公元前497年,55歲的孔子與權臣季桓子不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十四年周遊列國的旅程,歷經艱難險阻,四處碰壁,並且差點餓死286。

公元前484年,孔子68歲時,季桓子的兒子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歸魯。歸魯後,魯人尊以“國老”,開始時魯哀公與季康子還常以政事相詢,但終是“敬而不用”,於是孔子晚年繼續致力於整理文獻和從事教育。

公元前479年,孔子患病,不愈而卒,死時73歲,跟他爹叔梁紇活得一樣長。後來這個年齡成為中國人心理上的一道坎,不知跟孔子有沒有關系。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中有很多成為東周時期各國高官棟梁。在權力的作用下,孔子的思想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

孔子行教像

春秋時期的孔子並沒有獲得現在所看到的那麽高的地位,孔子從一介布衣被一步步塑造成聖人,中間大概經歷了五百年的歷程。

孔門弟子中那個能說會道並守孝六年的子貢是第一個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聖人”的人。孔子的敵人叔孫武叔詆毀孔子,子貢挺身維護:“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287

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改為壽堂,將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車、琴、書冊等保存起來,並且按歲時祭祀,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孔廟。

生前的孔子並不受人待見,“遑遑如喪家之犬”,而死後的尊榮卻逐漸漸攀升。但是這時的聖人還只是學生心中受人尊敬的老師,孔廟的建立也僅是按西周時期的規矩,表示尊師重道之意,而已。

一百多年後,雖然亞聖孟子對孔子作了高度評價,說“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288但也只是圈子內這樣認為。可以想象的是,在諸侯們滿腦子攻城略地或總在提防別人的虎視眈眈的戰國時期,沒有諸侯肯信“仁義禮智信”這一套,所以儒家學說仍然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289,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孔子的社會地位可想而知。接下來的秦朝,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孔子更不會有很高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