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個瘋狂書生引發的文禍(第7/7頁)

雍正八年,福建汀州府上杭縣有一個童生範世傑,讀了《大義覺迷錄》之後,向福建的觀風整俗使劉師恕痛罵曾靜,歌頌雍正,受到劉師恕的表揚。後來,福建的學政戴瀚來到汀州,他又送上呈文,痛斥曾靜,對曾靜指責雍正的言論一一加以駁斥,而且添油加醋,說雍正在繼位之前,以子道事父母,以臣道事君父,接受皇位時,三兄有撫馭之才,謹遵父命,讓弟弟當皇帝,而聖君不敢自以為是,三揖三讓,最後才升堂踐祚。範世傑還說雍正繼位之前兄弟和睦,根本沒有發生什麽弑兄屠弟的事情,他還說雍正世道比三代(夏商周)都強,生活在這個時代,縱做鬼也幸福。

範世傑本想通過拍馬屁的方式獲取做官的機會,沒想到居然被戴瀚關押起來。戴瀚問他三兄讓位的話從什麽地方聽來的,範世傑說,在汀州城裏大家都這樣說。戴瀚把那話理解成允祉有做皇帝的才能,應該當皇帝,所以對範世傑進行了嚴厲拷問,並一一上奏給雍正。雍正大大地贊揚了戴瀚一番,還說範世傑不過是一個企圖通過僥幸進身的小人,不會有什麽背景,不必擴大化。

戴瀚和福建總督劉世明、巡撫趙國麟一起審問範世傑,問他三兄讓位到底是怎麽回事。範世傑詭辯說,所謂三兄不是指允祉,而是說三個哥哥。戴瀚問他憑什麽說三兄有撫馭之才,範世傑回答說他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天子家裏的龍子龍孫應該都是賢才,他們讓位說明皇上才能更加出眾。這顯然是詭辯,因為範世傑曾經聽說朝廷有個三爺,雖然有才,但秉性殘暴,做不得皇帝。

三位高官審不出什麽所以然來,只好給範世傑安了個造謠生事的罪名,將他押回地方,要地方官嚴加管束,每天早晚高聲朗讀《大義覺迷錄》。以後如果還多事的話,即治以重罪。

浙江淳安人吳茂育是宛平縣的縣丞,著有《求志編》,被自己的族弟吳雰告發,浙江總督程元章立即審問,評論該書:“語言感慨,詞氣不平,肆口妄談,毫無忌憚。”該書有李沛霖作的序,紀年處只用幹支,不寫雍正紀年,分明是對當朝不滿。雍正誇獎程元章辦事用心得體,雍正還說這種人比盜賊更有害,一般的盜賊行跡在外,容易抓住,也容易懲罰,但思想盜賊卻很難抓住,如果沒有一定的細心和耐心,這種人是很容易逃在法網之外的。雍正還說判斷一個地方官稱不稱職,就看他有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要怕麻煩,就敢於找麻煩,這才是好官。吳茂育的另一個版本的《求志編》裏,有他自己的自序,裏面就寫了雍正紀年。這個案子後來不了了之,估計裏面的悖逆之言純屬欲加之罪。由此可見,在雍正朝,文字獄之嚴酷。

文字獄是清朝最殘酷的政策之一,也是一種反人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