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乾隆為何選擇呆頭呆腦的嘉慶接班(第4/5頁)

說實話,這四個人在乾隆看來都不是理想的人選,沒有理想的,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相對好一點兒的。

說實話,乾隆自己也不知道選誰好,只好用排除法,剩下的那一個就是未來的繼承人了。

四人中,最年長的永璇是個跛子,如果僅僅只是身體有缺陷,乾隆還可以容忍。關鍵是永璇這個人品德上也有缺陷,他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藝術家,詩寫得比父親還好,書法也相當有型,甚至還會畫畫。也許正因為藝術才能過於豐富,才養成了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在當時人的眼中是非常離經叛道的。

永璇喜歡遊山玩水,喜歡跟文士們飲酒作樂,一副名士派頭。經常丟下正事不幹,擅自出遊,完全沒有紀律意識和大局觀念。像這樣的人,乾隆不可能放心把龐大的帝國交給他。

我們再來看看永瑆吧!

永瑆比永璇更出格,如果說永璇有些放縱的話,永瑆則完全是另類。他的藝術才能比起永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書法藝術在清朝三百年間可以排上前幾名。一般人是求不到他的字的,如果現在有他的真跡,那就發了。有一次,永琰拿著永瑆為自己畫的扇子,上面落款是“兄鏡泉”,正巧乾隆看到這個扇子,奇怪地問永琰:“朕什麽時候有一個叫鏡泉的兒子?”永琰告訴他鏡泉就是永瑆,乾隆聽了,叫來永瑆臭罵一頓,說他忘記了滿族人的尚武習氣,沾染了漢人士大夫的習氣。

僅憑這些,還不能就此判定永瑆沒有繼承人的資格。因為,有一段時間,乾隆去永瑆家裏非常頻繁,父子關系似乎非常親密。但是,之後乾隆就很少去他家裏了。原來,永瑆的一些怪癖被他發現了,他實在受不了這個兒子。

作為一個皇子,坐擁金山銀山,但是永瑆卻非常小氣,小氣到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了。有一天,他府裏死了一匹馬,他心疼得要命。讀者可能以為永瑆愛馬,其實不是,他心疼的是財產損失。他攔在自己的家門口,不讓別人把馬拉出去埋了,執意要燉馬肉吃,說這樣才不算浪費,今天晚上請大家吃馬肉。永瑆可不是想請大家吃飯,而是為了省下王府裏下人們的幾頓飯錢。

由此可見,永瑆這人小氣到什麽地步。自己手中一大堆金銀,但是他帶著王府的人每天喝粥,估計乾隆來了,他好歹還是會準備一些素菜的。你說乾隆能受得了這種人嗎?這種人與人相處都不容易,更別說統治一個帝國。

道光三年(1823年),永瑆臨終前拒絕別人給他洗身體,他說:“死後入土腐爛,比現在還臟,到時候你們有人替我擦洗身體嗎?”

我們再來說說乾隆最小的兒子永璘,這孩子也是個怪人。乾隆擇儲的時候他只有八歲,能力如何很難真正判斷。不過,僅僅看他的表現,乾隆是不滿意的。雖然是一個小孩子,但是從小就不愛學習,乾隆覺得他輕浮。事實證明,乾隆的判斷是正確的,永璘長大後非常“不成器”,為什麽要打引號呢?因為我們現在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不再是依據傳統的價值,而是多元化個性化地看待一個人。

永璘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人,他經常出宮溜達,光顧各種各樣的胡同,混跡於花街柳巷。換句話說,他沒什麽貴族氣派,平民口味非常重。對這個最小的兒子,乾隆也懶得管他,只要他開心就好。當然,永璘也有一些優點,他喜歡跟一些販夫走卒下棋聊天,完全沒有皇子的架子;而且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沒有野心,很有自知之明。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即使皇冠像雨點一樣從天上灑落,也淋不到我頭上。”這樣一個人雖然不適合當皇帝,但也是有自己個性的,他追求的是個性的解放,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受約束,你讓他當皇帝他也未必願意當。

沒辦法,只剩下永琰了,就算他不想當皇帝也不行了。看來,乾隆選擇嘉慶實在是迫不得已。嘉慶在當皇子期間表現得很平庸,不算好也不算壞,用現在的話說“就那樣唄”!嘉慶雖然沒什麽特別的才能,但是很努力,學習非常刻苦,沉得住氣,坐得起冷板凳。

嘉慶沒有什麽過人的優點,把江山交給這麽一個平庸的人,乾隆其實是不甘心的。乾隆甚至對十皇女固倫和孝公主說過這樣的話:“你如果是皇子,我一定立你為繼承人。”由此可見他對兒子們的失望程度。

當然,乾隆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像朱元璋那樣直接跳過兒子,立孫子。但朱元璋畢竟失敗了,立孫子後,燕王朱棣就造反了。乾隆不敢冒這個險,雖然他的孫子中確實有比較出色的人,比如皇長子的兒子綿恩能力就很出眾。

立了永琰後,乾隆還是非常不放心,他在祭天大典的時候默默禱告:“老天爺啊,幫朕把把關吧,如果皇十五子永琰是個賢君,保佑他平安幸福吧!如果他不賢,請讓他短命而終吧!朕不是不愛子,只是江山社稷比父子之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