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上烽煙(第4/4頁)

嘉慶十三年(1808年)五月,蔡牽在安南待煩了,又乘風破浪回到福建。不過今非昔比,蔡牽舊部下王鐸、王準、郭秋等人多已經投案自首,他的兩個義子也被清兵捕殺,蔡牽感到自己勢單力薄,尋思著再和朱㸣聯手。

於是,蔡牽輾轉來到浙江海域,和朱㸣在舟山海域再度聯合,可惜兩人的勢力都大不如前,聯合不久就被浙江水師擊敗。失敗之後,蔡、朱二人再次分裂,分裂之後,朱㸣再次坐船出走,在回廣東的路上,金門總兵許松年追著朱㸣不放,終於將他擊斃在海中。

朱㸣雖死,他的勢力卻依舊存在,由弟弟朱渥接管。

朱㸣死後,蔡牽的日子更加難過了,勢單力孤不說,物資也越來越匱乏。清軍采取了封鎖策略,斷絕了岸上的物資供應,與此同時,還經常派出船隊搜捕他,蔡牽不得不經常更換坐船。

嘉慶為了解決閩浙水師的派系鬥爭,提升王得祿為福建水師提督、邱良功為浙江提督,陜西巡撫方維擔任閩浙總督,而阿林保則調離福建。

閩浙水師的派系鬥爭解決後對蔡牽是一場災難,他以前還可以利用清軍的派系之爭找到縫隙生存,現在沒有這個機會了。

不久,王得祿和邱良功就將蔡牽包圍在定海漁山,激戰了兩天一夜,蔡牽彈盡糧絕,卻始終無法突圍。彈藥用光了,蔡牽居然用銀子當炮彈,而且還打斷了邱良功的肋骨。銀子的威力畢竟比不上炮彈,換作炮彈,邱良功可能已經步李長庚的後塵了。王得祿也受傷了,還好都是輕傷。

蔡牽真是一個頑敵,王得祿和邱良功都明白,此人今日不除,以後不知猴年馬月能夠再有這樣的好機會。

當銀子告罄以後,蔡牽真的是無路可退了。他知道自己這些年來運氣一直不錯,現在他明白,這些好運害苦了他,他曾經錯誤地把這些好運理解成天子之命。今天,好運氣用完,他自知難逃一死,便用大炮砸沉了自己的船,選擇自盡的方式來維護一個造反者最後的尊嚴。

這事辦得讓嘉慶很滿意,加封王得祿為二等子爵,邱良功為三等男爵。當時,很多人為邱良功打抱不平,說你們功勞一般大,憑什麽王得祿的封賞比你高。邱良功倒是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他笑道:“以前海患不平,全因為派系鬥爭,現在海患平了,我高興還來不及,又何必計較這些次要的東西。”

邱良功是個識大體的人,國家的利益遠遠比個人的一點利益重要,如果當官的都像邱良功這樣,像蔡牽這樣的人也就沒有機會興風作浪了。

蔡牽死後,“海賊”們知道他們橫行海上的日子已經是過去時了,朱渥看清了形勢,帶著所有的船只人馬向清軍投降。朱渥給清軍送上了一份豐厚的禮物,艦船四十二只,大炮八百多門。嘉慶既然廟號仁宗,自然不至於殺掉投降的人,將朱渥遣散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