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遺詔引發政府改組風波(第2/3頁)

曹振鏞從乾隆時期就開始做官,一路凱歌,中途沒有遇到任何危險,寵冠乾、嘉、道三朝,官齡長達五十三年。直到八十歲時,才因為實在過於老邁而退休。這樣的人歷朝歷代都少見啊,固然平庸,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多少還是有智慧的,至少適應能力特別強,八面玲瓏之術爐火純青。

曹振鏞跟托津的關系也不好,樂得做一個人情,跟道光把這事說明白了。沒想到,道光聽了大喜。

平庸的皇帝,平庸的宰相

道光高興什麽呢?

道光高興的是奪權的時候到了,自古新君登基沒有不想一展宏圖的,而要有所作為,那些位高權重的老臣大多是障礙。道光急需給軍機處來一次大換血,把裏面都換成自己的親信。

軍機處是清朝權力最大的一個機構,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只是這個部門跟皇帝的關系最密切,最後自然而然地就變成了政府中最有權力的一個部門。軍機處是雍正破天荒的一個發明,它取代了宰相和內閣的功能,同時又能避免侵犯皇權,相當於皇帝手中的一柄權杖。

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和宰相後,雖然大權獨攬,但害苦了自己。天下那麽多事,一個人忙不過來。沒辦法,最後只好成立內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這樣一來,內閣首輔其實就相當於宰相。宰相制度表面上是廢除了,但實際上仍然存在著,這是因為在行政機構裏需要這樣一種職能的機構,它不會因為強制被廢而消失。

雍正創立的軍機處本質是做著內閣的事情,但又不能享有內閣和宰相的權力。雍正將軍機處改造成依附於皇帝的機構,而不是依附於國家的機構。打一個通俗的比方,雍正這是把以前服務於國家的丞相變成服務於自己的丞相,也就是說宰相從此以後不可以以國家的利益為第一,而必須以皇帝本人的利益為第一。

所以,我們說雍正創立軍機處將中央集權發揮到極致,從此天下就是皇帝一人的天下,以前宰相和內閣還能對皇帝提出反對意見,但現在他們沒有這個權力和底氣了。

道光即位時,軍機處首席大臣托津六十六歲,二把手戴均元七十五歲,在道光看來,這些人都太老了,思想很古板,不堪重任。再說了,這些人很可能仗著資歷老,阻礙自己的政令。是個正常人就會想到把這班人換掉,換成自己信任的年富力強的班子。何況這些軍機大臣才幹平平,架子卻相當大,總喜歡在新皇帝面前倚老賣老。

道光可是個志向高遠的皇帝,他能受得了這幫老骨頭指手畫腳嗎?

但是要把他們撤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人根基深厚,只有抓住切實的把柄才能下手。機會來了,帶來這個機會的人正是劉鳳誥,由於其中涉及的利益巨大,所以我們真的很難說是劉鳳誥的行為激起了道光的靈感,還是道光從一開始就指使劉鳳誥這麽幹。

當劉鳳誥上奏彈劾軍機大臣托津等人在遺詔中出現的錯誤時,道光立刻抓住此事,大做文章,給軍機大臣下了一道聖旨,大意是:“皇考去世之時,朕陷入了極大的悲痛之中,讓軍機大臣代擬遺詔,所以當時未能看出其中的錯誤。現在出現這麽大的錯誤,不得不承認朕也有責任。朕原本以為軍機大臣們任職多年,擬的遺詔不會有任何問題,沒想到今朝鑄成大錯。各位軍機大臣,你們說說應該怎麽辦吧?”

軍機大臣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辯解說在嘉慶的詩集中提到乾隆出生在避暑山莊,至於《高宗實錄》中的記載,他們不知道,《高宗實錄》藏在內廷中,他們也沒權利看。

這個辯解是無懈可擊的,軍機大臣們成功地把責任推開。道光不可能再找到更有力的證詞駁倒軍機大臣,所以他選擇了流氓策略,直接說軍機大臣誤會了嘉慶的意思,完全是在狡辯,推卸責任。然後將托津和戴均元兩人從軍機處轟出去,其實,起草遺詔的並不是托津和戴均元,但他們身為軍機處的領導,道光把過錯全推到他們身上,其他人反而沒有受罰。道光這麽做已經是不加掩飾地打擊政敵了。

道光的目的達到了,從此也沒有再為難這兩人,這兩人也以高壽善終——托津活了八十一歲,戴均元活了九十五歲。隨後,曹振鏞順利地進入軍機處,成為首席軍機大臣。

曹振鏞很會做人,想必這是他當上首席軍機大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下屬眼裏,曹振鏞是一個不擺架子的領導。曹振鏞謙遜到什麽地步呢?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皇家的人,要進入一道門,兩人互相謙讓,這個說你先進去,那個說還是大人先進去。結果謙讓了很長時間,搞得大家都不能進去。最後有一個下官不耐煩地說:“這是朝廷,不是你的家裏。”曹振鏞滿臉通紅,但是仍然笑容可掬,由此可見此人“涵養”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