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遺詔引發政府改組風波(第3/3頁)

曹振鏞這個人雖然八面玲瓏,但是操守還是相當不錯的,不受賄,學問精深,做事認真仔細。他始終秉承著這樣的宗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官場上,曹振鏞是個出了名的好好先生,有一次道光給翰林院出了一道題,誰也看不懂,更不知如何作答,道光大罵翰林院不學無術。接著,道光便問曹振鏞:“老愛卿懂嗎?”曹振鏞認真看了看,說道:“不懂。”其實,曹振鏞是故意裝不懂,不願得罪翰林院。

還有一次,早朝結束後,道光把曹振鏞留下來,曹振鏞以為有什麽大事,沒想到道光問他雞蛋多少錢一個。曹振鏞是何等精明的人,立刻明白了道光一定是對禦膳房起了疑心,想知道禦膳房有沒有揩油。曹振鏞便捂著肚子說:“不知道,老臣這幾天胃口不好,從不吃雞蛋。”堂堂宰相,曹振鏞連禦膳房的人都不得罪,由此可見此人為官之圓滑。

盡管如此,曹振鏞這個人還是相當符合道光的胃口的,道光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跟自己一樣平庸謹慎的人,這對於道光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默契。

在一代宰相曹振鏞的躬行下,官場中“多磕頭少說話”的作風愈演愈烈。此後,曹振鏞掌管軍機處長達十五年,奠定了道光朝的政治風格和做官藝術。所以有人評價說,道光朝的吏治腐敗曹振鏞是罪魁禍首,這個說法雖然有道理,但很不公平。如果沒有道光的欣賞,曹振鏞能成為領導百官的首席軍機大臣嗎?歸根結底還是道光的責任,作為皇帝,用誰不用誰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曹振鏞一生做官五十多年,沒有留下什麽值得一提的政績。唯一給後人留下的理論成果是“多磕頭少說話”這六個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明哲保身,誰也不要得罪。

曹振鏞也是一個很細心很有頭腦的人,不過他的聰明更多的還是一種小聰明。道光剛當皇帝的時候,對政務感到焦頭爛額,每天的奏折多得批不完。他心煩意亂,真不知道當年雍正是怎麽批下來的。

宰相的作用就是為皇帝分憂的,這曹振鏞名義上雖不是宰相,但權力比宰相還大。皇上有苦,曹振鏞便想出一個計策,對道光說:“當官的喜歡不斷上奏折發表看法,一方面是表達忠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工作態度積極。但是皇帝想過沒有,這些官上奏折可不需要自己動筆,他們身邊多的是師爺,可皇上就苦了,這奏折只能由皇上一人批啊!但皇上也不能禁止他們上奏折,怎麽辦呢?臣建議這些奏折不必全看,皇上可挑其中的一些細節來做文章,然後給官員以處罰,這樣官員們就會以為皇上明察秋毫,不敢欺騙皇上了。官員們如果不敢隨便上奏折,或許就不會有這麽多奏折了,皇上,您覺得如何?”

這些話全說進了道光的心坎裏,道光便請教曹振鏞什麽是細節的錯誤?曹振鏞說,譬如格式、語法、用典、筆畫上的錯誤等。別說,這個辦法還有點管用,道光每逢批奏折批得頭暈的時候,便翻開這些奏折,從中挑毛病。這些毛病雖然是小問題,但是道光可以把問題搞大,他說你這個字寫錯了,怎麽回事?一定是工作極不認真,連字都可以寫錯,足以說明平時玩忽職守。一個錯別字的問題就可以讓你撤職。

果然,這麽一來,天下的官員都以為道光明察秋毫,不是一個容易糊弄的主。然而,道光萬萬沒有想到這麽一來,天下的官員將“多磕頭少說話”奉為圭臬,盡量少上奏折。如果要上奏折,也要反復檢查,確保不會出現語法和錯別字這樣的疏忽,這樣一來,官場形式主義愈演愈烈。

不少官員因為害怕出現錯別字得了強迫症,盡管官場好像更嚴謹,其實更糟糕,實事求是的精神反而越來越淡。

讓我們公正地看曹振鏞這個人吧!這個人肯定不是奸臣,在他當官期間沒有做殘害忠良貪汙腐敗的事情,但是他是一個好好先生,在他的帶領和倡導下,官場上平庸圓滑之風越刮越烈。這樣的人,如果在太平盛世還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道光朝正處於清王朝衰落的關鍵時刻,這時需要的是像曾國藩、左宗棠那樣力挽狂瀾的人,而不是四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好好先生。

重用曹振鏞是道光在用人上最大的失敗,真是什麽樣的皇帝用什麽樣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