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第4/5頁)

野史有這樣一個記載,某天,道光忽然想吃“片兒湯”,這是一種由面粉、肉末、雞蛋、青菜、香蔥為原料做成的面條,是一種民間廣為流傳的食物,但是道光想吃到卻非常困難。道光先是吩咐禦膳房,不料廚師卻說不會做。自從縮減內務府開支後,道光把很多人都得罪了,這個廚師就是其中之一。有人或許奇怪,一個廚師而已,怎麽敢有這麽大脾氣。廚師雖然是個小人物,但掌管皇帝的飲食,連皇帝都不敢得罪,脾氣大點兒在所難免。

吃不上片兒湯,道光倒也沒有怨言。沒想到第二天內務府大臣就請求見皇上,說是有相當重要的大事稟告,道光一聽這麽重要,那就召見吧!內務府大臣所謂的大事就是增設“片兒湯膳房”,道光再一看增設膳房的數字,嚇了一跳,要一萬兩銀子的開辦費。

道光委屈地說,不至於吧,城外的飯館裏片兒湯四十文一碗,讓太監去買就是了,用不著花費巨資建片兒湯膳房。內務府大臣沒好氣地回答:“那就讓太監去買吧!”

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空手而歸,道光問怎麽了。太監說,門外賣片兒湯的飯店不是倒閉了,就是搬走了。這事肯定是內務府大臣搞的鬼,道光也知道,但他沒把內務府大臣怎麽樣,畢竟是自己掃他的興在先。

如果說生活上的節儉尚可以理解的話,那麽對待平定叛亂的功臣如果也一毛不拔,連頓像樣的飯都沒有,那就太過分了。大學士長齡平定了新疆叛亂,把賊首張格爾押送到北京,照例皇帝是要擺慶功宴招待有功將士的。道光也沒有破例,舉辦了一個慶功宴,參加宴席的包括道光本人在內共有十七人,坐了兩桌。

每桌只有幾樣菜,可以算得上史上最寒磣的慶功宴了。寒磣還是次要的,關鍵是沒人敢先動筷子,因為大家知道,只要有人動筷子,這點兒菜馬上就會吃光。吃光了以後對著一桌的空碗碟,那是非常尷尬的。

道光坐在首席,也不動筷子,也不喝酒,而是侃侃而談,講前朝的文治武功,說完這些,又說到作詩。有人提議不如大家聯詩吧!結果君臣一起,譜寫了一首八十句的長詩。慶功宴足足持續了四個多小時,這麽長的時間,居然沒一個人動筷子,菜一口沒吃宴席就散了。

道光這麽做絕不僅僅是弘揚節儉,說明他天性就是相當吝嗇,只是作為一個皇帝,後人換個好聽的說法:節儉。吝嗇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心眼兒小。一個皇帝如果心眼兒小是沒法治理好國家的,即使這個皇帝人品並不差。道光的人品也不差,吝嗇也是天性,天性是很難改變的。

在清朝,大臣進京述職,如果皇帝給面子的話,會請大臣吃飯,這叫賜宴。道光也經常賜宴,但是沒有一個大臣當真,大家都很了解皇帝。道光賜宴後,大臣有面子的,自己找個館子好好吃一頓。如果某個大臣真想吃道光一頓飯,這個人在大家眼裏就是二百五。

道光甚至在國家大事上也相當摳門,平定新疆後,需要在新疆駐軍維護穩定。將軍們上奏要派一萬八千士兵防守,道光一看,哪需要這麽多人,六千人足夠了。將軍們個個被道光激怒了,說這麽點兒人是沒法保證新疆穩定的,如果皇上只能留六千人,幹脆讓西部自治,不設防吧!道光又罵這些人居心叵測,置國防於不顧。

經過幾年的爭吵,雙方終於達成妥協,道光決定各省的綠營兵裁減百分之二。這樣每年可以節省三十萬兩銀子,用於支付新疆的防禦。在治理國家時,一旦有大臣上奏要撥款,道光不會有任何掩飾,馬上面露不悅之色。

有時道光賞賜有功大臣,居然是賞給他們幾個雞蛋,大臣們個個無語。但是在道光自己看來,這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平常道光自己都不舍得吃雞蛋呢。

節儉誤國

盡管道光在節省上絞盡腦汁,大清國的財政問題卻越來越多。其實,國庫收入並沒有減少,但是開支卻越來越大了。

一方面,皇室人口膨脹,順治時才兩千人,道光時已有三萬多人,這些人本身不會創造價值,而且還要吃香的喝辣的,全靠財政養著。這麽龐大的白吃群體讓道光的壓力非常大。

另一方面,道光年間物價上漲,因為人口越來越多了,耕地面積不變,人越多人均糧食就越少,價格自然會上漲。這麽一來,行政運營成本就增加了。那人們會問,物價上漲,道光怎麽不增加賦稅呢?說來還是康熙惹的禍,康熙不懂經濟,曾經下了一道“永不加賦”的聖旨。這道聖旨害苦了他的子孫們,他們就是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違抗康熙的聖旨。

再說了,就是額定稅收也不可能全部收到,每年都有虧欠的省份。不光如此,貪官還將手伸向國庫,落入國庫的錢自然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