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上最摳門的皇帝(第5/5頁)

從乾隆後期開始,各地動亂不斷,這些動亂從政治上來說是破壞社會穩定,從經濟上來看是增加清廷經濟負擔。平定一場叛亂,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子,光是平定白蓮教叛亂清廷就花費了兩億兩銀子。一次叛亂就耗盡清廷家底,你說嘉慶敢不節省嗎?道光就算天性不吝嗇,也不能不節省。

白蓮教起義之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起義就是家常便飯。道光節省倒是對的,你得隨時準備好一筆錢,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用兵。但節省也要看情況,該省的可以省,不該省的就不能省。解決財政問題的最好辦法不是節衣縮食,而是開源興利。

道光剛即位的時候,國庫只有兩千萬兩銀子,這是自三藩叛亂以來清廷財政最困窘的一次。而且這個數字還是賬面上的,真實有多少,恐怕道光自己也不知道。當時,治理黃河就要花費上千萬兩白銀,國庫中就這麽點兒錢,這無疑加重了道光的憂患意識。

道光嘔心瀝血地推行節儉,然而對帝國的影響微乎其微,官員們只是當著他的面作出節儉的樣子而已,私下裏仍是揮金如土。道光的節儉甚至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繼任者,鹹豐和慈禧都是揮霍奢侈的主兒,尤其是慈禧,可以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光和他的父親嘉慶都是悲劇皇帝。

林則徐禁煙的時候,曾經逼迫英國商人義律交出鴉片,並答應每箱鴉片按五斤茶葉補償。當時繳獲的鴉片價值八百萬兩銀子,數字報上去後,道光很心疼,不簽字。林則徐只好承諾,這些錢由臣子們湊齊,道光這才高興地簽字了。

道光的努力並沒有扭轉財政狀況,反而每況愈下。以至於有大臣發出質問:“為什麽乾隆揮金如土,國庫卻如此充盈;道光錙銖必較,國庫卻越來越空虛?”蔡東藩評論道光節儉是舍本逐末,以道光的能力治家還可以,治國就遠遠不夠——這個評價是切中肯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