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道光的後宮生活(第4/5頁)

皇八子奕詥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鹹豐年間被封為鐘郡王,同治七年(1868年)逝世,沒有留下兒子。

皇九子奕,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生,鹹豐年間被封為孚郡王,同治末年(1874年)升為親王,光緒三年(1877年)病逝。

道光十個女兒有五個早夭,長大成人的五個公主壽命都不長,壽命最長的壽莊固倫公主活到了四十三歲。她們雖然貴為公主,其實並沒有享受到正常人應該享受到的那種幸福。首先,由於身份特殊,她們不能追求愛情,只能由皇帝指定婚姻。這些婚姻大多帶有政治因素,基本與愛情無關。再者,作為公主,她們不能和公婆住在一起,只能住在公主府裏。公主要想和丈夫同房,還必須得先召額駙,這無疑讓夫妻感情生分。

世人都羨慕宮廷生活,殊不知深宮寂寞遠甚尋常人家,還是做一個平凡人好啊!

立儲之難

道光得子比較晚,很晚才考慮立儲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只需在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之間做一個選擇。

道光始終猶豫不決,兩人各有各的長處,很難做出決定。沒辦法,只好考考他們了。

某年春天,道光命令他們兩個到南苑去打獵,看誰打的獵物多。這個測試對奕是非常有利的,他就好這口,喜歡舞槍弄棒,馳騁田獵。奕對打獵不感興趣,技術肯定好不到哪裏去,怎麽辦呢?奕只好去請教老師杜受田,杜受田揣摩道光的心理,給奕出了一個計策。

這計策說白了就是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

比賽的結果沒有懸念,奕滿載而歸,奕卻空手去見道光。道光忙問他這是為啥,奕答道:“現在正是動物繁衍的季節,兒臣不忍心殺這些動物。何況兒臣本來就不喜歡打打殺殺的事情,是以空手而歸。”

道光一聽,捋須微笑:“孩子,你心地仁厚,有君子氣度啊!”

這一回合,奕表面上是贏了,實際卻輸了,奕城府明顯要深,技高一籌。

盡管這一回合奕贏了,但道光畢竟更喜歡奕,所以並沒有決定一定要將大位傳給奕。道光很希望奕能夠再爭口氣,表現得比兄長要高明一些。一天,道光拿出兩個盒子,一個是金的,一個是木的,讓兩個兒子挑選。奕平靜地說:“還是弟弟先來吧!”

奕也不推辭,直接就把金盒抓進手中。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讓道光確信奕更適合當皇帝,道光深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一個帝王應該有虛懷若谷的氣度。雖然奕更有才能,但品德比不上奕,所以還是奕適合當繼承人,盡管在內心裏他一直為奕感到遺憾。

還有一種傳說,道光臨終前讓太監宣六阿哥進宮,當時奕正準備進宮給道光請安,得知此事,非常不安,立即趕到父皇面前。道光睜眼一看,來的是四阿哥,不是六阿哥,眼睛一閉,說道:“天意,天意啊!”當奕進宮的時候,道光已經咽氣了。

這個傳說應該不是真的,清朝實行的是秘密建儲制度,所以不存在誰臨死前在皇帝身邊就立誰。這個故事只不過反映了道光在立儲問題上的矛盾心理。

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經過艱難的抉擇,道光還是做出了決定:皇四子繼承大統,皇六子封為恭親王。

道光在臨死前召集軍機大臣,把密匣交給他們,但是八個軍機大臣沒有一個敢接。為啥?原來奕的生母靜貴妃(形同皇後)早已知道其中內容,私下裏讓軍機大臣不許接過密詔,靜貴妃還買通了季昌芝,此人帶頭不接密匣,其他人也就不敢接手了。

道光雖然快死了,腦子還沒糊塗,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趁著還有最後一口氣,拍著床板大罵:“朕還沒死,你們就不聽話了!”沒辦法,大家只好接過密匣。

鹹豐登基也是比較險的,所以他登基以後,對季昌芝非常排斥。季昌芝死的時候,他公開表示“不恤典”,朝廷不出一分錢治喪,這在正一品大臣中是絕無僅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