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5/13頁)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蓑衣渡之戰就是太平天國敗亡的起點,為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蓑衣渡之戰,南王馮雲山陣亡。馮雲山對於太平天國是非常重要的,他實際上是丞相的角色,把馮雲山比作太平天國裏的蕭何並不過分,他是這群草莽裏難得的一個政治家。馮雲山死了以後,太平天國的政治品味明顯下降了不止一個档次。而且,馮雲山是一個協調者,正是他肯定了楊秀清的功績,把楊秀清安排在二把手的位置上,也只有他能調和楊秀清與洪秀全之間的矛盾。如果馮雲山不死,天京事變或許不會發生。

其次,太平天國在前期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一些骨幹和精銳,在這場戰鬥中全部損失。這些精銳都是對太平天國非常忠誠的人,有著較為堅定的信仰。後來招收的一些人馬雖然也具有戰鬥力,但是他們都是半道出家,對太平天國的那一套學說都是將信將疑。這一戰事實上讓太平天國喪失了元氣和根本。

再次,戰略目的沒有達到,沒有攻取長沙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太平軍士氣受到沉重打擊,戰略要地沒能拿到,失去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而且,因為這一戰,湖南人的自信大增,正是因為江忠源成功地擊敗了太平軍,激發了曾國藩的勇氣和信心,讓他意識到鄉勇的戰鬥力比正規軍還強。

血染長沙

蓑衣渡一戰之後,太平軍內部人心不穩,就連領導層也不例外,洪秀全一度絕望到要解散太平天國。楊秀清站出來安慰他:“大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越是挫折越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大哥一定要挺住啊!”

在楊秀清的辛苦經營之下,太平天國總算有了起死回生的氣象,大家在湖南又補充了一些兵員。湖南對太平軍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到了道州時,洪秀全又開始煩躁了:“這哪裏是個盡頭,還是回廣西吧!至少那裏我們熟悉啊!”

楊秀清當然不能同意這個建議,當時之所以離開廣西就因為在廣西很難打開局面,必須尋求一片更廣闊的天空。楊秀清跟洪秀全解釋,要有大胸懷,就應該占據南京,將南京作為天國的都城,這樣進可攻退可守,時機一到就可以問鼎天下。

在湖南行進的途中,大量的天地會成員前來投靠太平軍,太平軍的勢力迅速擴張,到了郴州時已經有十萬人,能夠作戰的有五萬人。不久,楊秀清偵知長沙的守軍不過兩千人,便下令攻打長沙。

蕭朝貴為先鋒,率領四千精兵直撲長沙。長沙守軍聽說太平軍要來進攻,趕緊臨時裝修城墻。

說實話,長沙百姓不相信真會有戰火,太平了這麽多年,怎麽可能說打仗就打仗呢?有人跑到大街上說長毛要進城了,大家都不相信,還把這個人毒打一頓,送上衙門,告他散布謠言。

這時候,從陜西那裏調過來一千援兵,這些援兵企圖在蕭朝貴攻打長沙前進入長沙城,沒想到跟蕭朝貴正好遇上。這一千人被蕭朝貴殲滅,只有少數幾個人逃了出去,他們滿身血汙地跑到長沙,這時官府才不得不相信。於是,立即關閉城門,積極備戰。但是,老百姓仍然不相信戰火會燒到長沙。

沒多久,蕭朝貴的軍隊就到達了長沙城南,在這裏設下了大營。蕭朝貴雖然是長毛,但品味卻很貴族化,喜歡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長沙城有一個姓楊的迂腐儒生,看到蕭朝貴穿著光鮮,以為是欽差大臣來了。楊生心想,這可是一個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他跑到蕭朝貴跟前,向他顯示自己的才華,提出種種剿滅長毛、振興國家的機會。蕭朝貴這人也比較有意思,他裝作很欣賞的樣子,不時還誇獎楊生幾句。

楊生以為這下真的發達,忽然進來一個人,問蕭朝貴楊生是何人。蕭朝貴說:“這是一個非常博學的人,他在向我獻策,如何剿滅我們太平天國。”

楊生一聽,立刻灰溜溜地逃走。

長沙城實在太大了,蕭朝貴站在城下有些茫然,應該從哪裏攻起呢?蕭朝貴看來看去,不知道該怎麽辦,總不至於到了這裏什麽也不幹吧!蕭朝貴下令就地放炮,炮彈雖然打中了城墻,但是沒有傷到一個人。蕭朝貴終於發現在東南角有一個最高的城樓叫天心閣,蕭朝貴心想,這肯定就是城門,往這裏轟吧!

長沙城其他地方沒有大炮,偏偏這個天心閣這裏有兩尊大炮。你開炮我也開炮,城上的人看到下面有一個人衣服穿得特別鮮艷,簡直就像是開絲綢店的。行了,目標太明顯了,就轟這個人吧!這炮彈一來,蕭朝貴一命嗚呼,蕭朝貴萬萬沒有想到漂亮衣服也會要了自己的命。

就這樣,太平天國的又一個領導人殉國。

蕭朝貴一死,他手下的先鋒曾水源極為悲憤,發瘋般地攻城。那邊江忠源聽說長沙危機,立即趕了過來。江忠源來了以後,發現長沙城防禦太糟糕了,自己親自指揮防禦。沒多久,就接到一個好消息,新任的湖南巡撫正從雲南趕往湖南,湖南總算有最高領導了。貴州知府胡林翼和將軍向榮也正日夜兼程趕往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