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6/13頁)

曾水源拼了命想攻下天心閣,江忠源跑到這裏一看,說:“如果讓長毛攻下天心閣,長沙就保不住了。”

楊秀清得知蕭朝貴戰死的消息也非常悲憤,他和洪秀全正一起率領大軍逼向長沙。與此同時,清軍將領和春與張國梁也趕了過來。太平軍的先頭部隊還沒到長沙,就在永興城外遭到張國梁的襲擊,損失了不少人手。楊秀清的目標直指長沙,太急切了往往會給敵人留下許多漏洞。

楊秀清不顧張國梁的騷擾,徑直帶兵攻向長沙。張國梁不斷在後面偷襲太平軍的後續部隊,斬獲頗豐。

楊秀清犯了一個錯誤,我們不知道他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在蕭朝貴出發一個月後,也就是蕭朝貴死的時候他才發兵,錯失了攻下長沙的最好機會。有人推測楊秀清對蕭朝貴不滿,洪秀全作為最高領導者,故意讓蕭朝貴來限制楊秀清,所以楊秀清才遲遲不發兵。

這時候發兵顯然已經有些晚了,在長沙城匯聚著向榮、和春、張國梁、江忠源、駱秉章等人,後來還來了左宗棠和郭嵩燾,黑馬們全都來了,而且兵力有三萬多人。楊秀清怎麽打啊?估計是怎麽打怎麽輸,除非這些人老毛病又犯了,互相扯皮,互相爭執,還沒開戰先搞內訌。

楊秀清終於被張國梁搞煩了,只好回頭先收拾張國梁。讓楊秀清意外的是,張國梁真不是好惹的,他不但沒收拾張國梁,反而被張國梁收拾了。楊秀清還是用老辦法,設埋伏,在攸縣丹陵橋附近設下埋伏。張國梁的參將文岱來到丹陵橋,一眼就看出這裏有埋伏,可想而知太平軍埋伏工作之粗糙。

文岱決定將計就計,在松林裏埋伏了兩千精兵,自己帶著幾百人走向丹陵橋,佯裝中計。太平軍沖出來追殺,文岱又假裝撤退,太平軍不疑有詐,一直追到松林裏。這時,清軍伏兵齊出,此時,太平軍終於見識到張國梁的厲害了。張國梁的部隊善用火器,火槍噼裏啪啦地射向太平軍,太平軍一片哀嚎,幾百人陣亡。無奈之下,這支太平軍只好退到譚家村。

張國梁真狠,別人撤退了,還不放過。他又讓人掘開河堤,淹了譚家村,結果不光是太平軍,就是連譚家村的百姓也無一生還。

七月初七,太平軍的一支五千人部隊終於和曾水源會師。曾水源這下遇到水源,活了,率領大軍發動突然襲擊,殲滅了蔡公墓一帶秦定三的部隊。江忠源趕過來支援秦定三,結果被殺下馬,他的兄弟們拼死才救回他。江忠源是個硬骨頭的漢子,雖然大腿中槍血流如注,仍然坐在轎子裏指揮戰鬥,硬是把曾水源殺了回去,保住了蔡公墓。

七月十四日,洪秀全和楊秀清終於到達長沙。洪秀全在城樓下,駱秉章在樓上,都是廣東花縣人,老鄉見老鄉,並沒有淚汪汪,只是沉默,一種陰郁的沉默。也許駱秉章心想,好你個洪秀全,你什麽不好做,偏偏要去做賊,看老夫今天就替家鄉父老收拾你這個逆賊。洪秀全心想,駱秉章啊駱秉章,你竟然充當清廷的走狗,真丟我們廣東人的臉,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讓大家看看做走狗的下場。

其實,這兩人完全沒必要互相憎恨,如果洪秀全考上了科舉,也會跟駱秉章一樣站在城樓上。駱秉章考中進士那時在廣東名列第一,至少就學習成績來說,洪秀全是無法望其項背的。但現在不會讀書的洪秀全混成了天王,駱秉章不過是清廷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而已。優等生變成了中規中矩老實本分的公務員,差等生變成了翻江倒海的混世魔王——這跟現在的社會現實是多麽相似啊!

史載這次圍攻長沙的太平軍有十萬,但根據李秀成的說法,只有五六萬人。其實,這次太平軍只是號稱十萬,真正的人數不過五六萬,而能夠作戰的也就一兩萬人。清軍的實際數目可能在三萬左右,加上鄉勇,不會超過五萬。

長沙會戰是太平天國歷史上三大最驚心動魄的戰爭之一,另外兩戰分別是曾國荃在安慶大戰陳玉成、左宗棠與石達開在寶慶血戰。

太平天國高層對這次戰役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等人共同研究,決定先派幾千人挖地道。當時,長沙的清軍只有兩萬人,還有兩萬人滯留在郴州,一時之間過不來。所以,楊秀清和韋昌輝的任務就是把長沙城圍起來,慢慢吃掉。石達開負責渡過湘江,打通糧道,同時擊斃一切支援的清軍。

這個戰術還是非常嚴密的,關鍵就看實戰效果怎麽樣。

九月初一,太平軍七千人撲向瀏陽門校場和江忠源大營。江忠源已猜到楊秀清的打算,提前給城內的向榮發了求援信。向榮挑選出兩百個最勇猛強幹的士兵前去支援。江忠源習慣用腰斬戰術,固營堅守,吸引太平軍的主力,然後讓秦定三率領鄉勇從後面將太平軍攔腰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