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決定天國存亡的北伐與西征(第2/9頁)

後來,楊秀清下令凡是讀書人不來參加應試的全部要砍掉腦袋,無奈之下,大家紛紛耷拉著腦袋過來應試。有的人直接交白卷,有的人寫詩諷刺洪秀全、楊秀清,這些人不少被處以極刑。由此可見,太平天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百姓的支持,卻讓讀書人退避三舍。

洪秀全的科舉制度最後流於形式,洪秀全之所以不廢掉科舉制度是因為他覺得有科舉才說明這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國的科舉中榜率實在太高了,只要你進了考場,又認認真真地答完了試卷,一般都能高中,錄取率高達百分之八九十。洪秀全是中國第一個開設女子科考的,這當然也只是個形式,跟拜上帝教男女平等的思想一致。

中國第一個女狀元傅善祥就是在太平天國中高中的,她曾寫過這樣的對聯:“獨手擎天,重建大明新氣象;丹心誓國,掃除外族舊衣冠。”在太平天國中,拿到名次的一般都是馬屁拍得一流的人,只要馬屁拍得好,詞句通不通不要緊。

有一年的解元之所以高中就是因為寫了這樣一句:“恨不得殺盡妖頭,上答天王之高厚。”

在太平天國流傳得最廣的一首詩並不是《靜夜思》,而是:“一統天朝界,山河萬重新。士民皆歡樂,成頌太平春。”

太平天國的科舉完全是一場鬧劇,並沒有選拔出像樣的人才。但對於一個政權來說,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太平天國的人才主要還是來自下層百姓,科舉招不到人才,洪秀全便親自書寫“求賢榜”:“江南人才最多,英雄不少。或木匠,或竹匠,或銅鐵匠,或吹鼓手,你有那長,我便用你那長;你若無長,只可出出力的了。”

一篇大白話的“求賢榜”,老百姓一看就懂,覺得這個領導人沒有架子,彼此間心理距離很近。通過這種方式,洪秀全發現了不少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雖然出身卑微,大多有一技之長,其中有很多人還是真正的豪傑。由於遴選機制問題,這些人長期被拒絕在傳統的科舉大門之外,現在他們終於有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但由於文化的缺乏,他們畢竟都有難以彌補的缺點。

寫到這裏,我們試著對洪秀全作一個評價。洪秀全是個要文沒文要武沒武的人,文治才能他遠遠比不上馮雲山,武功本領他又比不上楊秀清,領軍作戰的本領他比不上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這些人。洪秀全為何還能成為這些人的領導呢?這固然跟洪秀全的創始人身份有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如果說洪秀全有什麽才能的話,那就是用人了。

在中國歷史中,洪秀全最像的一個人可能就是劉邦了,不過論其氣度和智慧他都比不上劉邦,可以說是一個大量刪節版的劉邦。在用人方面,洪秀全也遠遠比不上劉邦,只是說和洪秀全自己的其他才能相比,用人方面他是相對出彩的。

從天京之亂中我們就能看出洪秀全的心術,他先是利用韋昌輝和秦日綱殺掉楊秀清,最後又借此除掉韋昌輝和秦日綱。到後來,他又果斷地啟用李秀成和陳玉成這樣的後起之秀,這兩人都是傑出的帥才,沒有一點的用人本領,是很難做到這些的。雖然洪秀全的所作所為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但畢竟鞏固了個人的權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用人之術。

也談談北伐

在寫太平天國歷史的時候,北伐是最關鍵的一環,根本不可能繞開,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北伐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就像一個生死關口。北伐的失敗是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的史學家認為太平天國在拿下南京之後,應該借著銳氣,一鼓作氣,全軍直搗北京。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時太平天國的鬥志正處於最高昂的時候,全部主力北上的話,極有可能拿下北京。

如何評價這個觀點呢?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個觀點並不是毫無道理的,當年吳三桂造反就因為在長江邊躊躇不前,誤了大事。太平天國如果傾巢出動,確實很有可能拿下北京。但是有幾個問題必須考慮到,首先這麽做風險是相當大的,南京一戰中就能看到八旗子弟在絕境中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如果不能拿下北京,太平軍很可能就會走向崩潰的邊緣。其次,就算是拿下了京城又怎麽樣?太平天國能統一全國嗎?

有人覺得,連京城都拿下了,這天下自然是你的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黃巢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長安,最後還是兵敗被殺。李自成也打進了北京,最後還不是落得逃亡被殺的命運。對於太平天國來說,當時有兩大威脅,而且都是致命的威脅。一個是內部的矛盾,在南京尚且殺得你死我活,到了北京,權力更大,內訌只會更加激烈。第二個是地方上的力量,推翻了清政府不代表就建立了新政權,北洋軍閥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洪秀全如果在北京當了皇帝,曾國藩、左宗棠這些人會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