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剃頭來了(第5/8頁)

值得一提的是,彭玉麟這個人不光會打仗,還是個書畫家。彭玉麟最喜歡畫的是梅花,他一生畫了十萬多幅梅花。

有人這麽評價彭玉麟:千古一人,繪畫堪比鄭板橋,打仗不輸周公瑾,詩詞不亞蘇東坡,愛國不遜範希文(範仲淹),用情高山流水。

也就是說彭玉麟有這麽多身份:畫家、軍事家、文學家、愛國主義者、情聖。

西征軍的落日

湘軍一出手,太平軍就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湘潭的失敗傳到楊秀清的耳中,楊秀清的性格跟湖南人倒也有點像,他也是那種越挫越勇的人。楊秀清首先將林紹章革職,然後嚴令石達開的哥哥石禎祥死守嶽州,並派曾天養前去湖南。

曾天養是一員猛將,他很快開進湖南,攻破澧縣,進攻沅陵縣,與湘軍對峙。石禎祥也收集潰勇,擴大勢力,在湘西一帶左沖右突,企圖擴大根據地。

我們來說說曾天養這個人吧!曾天養是一個非常彪悍的將領,大家不要把他想象成中年人,他參加金田起義時就已經六十一歲。但這個人老當益壯寶刀未老,越是老年反而越不甘心一輩子這麽平庸,很想幹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於是,他跟隨洪秀全參加起義。

洪秀全對他是相當器重的,曾經讓他當私人衛隊的統領。曾天養的長相可能跟關雲長有點像,目光深邃,胡須很長。雖然已經是個老人,但打起仗來比年輕人還勇猛,十幾個年輕人都打不過他。曾天養這個人也確實很自戀,他把自己當成了再世關雲長,為人處世處處模仿關羽。

曾天養也不是有勇無謀之輩,他來到湖南後,決定先采取騷擾戰術引誘湘軍分散,然後逐個殲滅。湘軍剛剛開始的時候確實中計了,後來老謀深算的曾國藩識破曾天養的詭計,下令集中優勢兵力反攻。

為了對付曾天養,湘軍幾乎出動了所有的名將(當時很多人還不是很有名,名氣都是靠太平軍的屍體支撐起來的),胡林翼、周鳳山、塔齊布、江忠淑、羅澤南、李續賓等人都參加了這場戰爭。

湘軍出動了兩萬人,在君山和雷公湖一帶布置埋伏。太平軍的水師首先中計,進入湘軍的埋伏圈,水軍本就是太平軍的弱點,哪裏比得上湘軍訓練有素。水師吃了打敗仗後,曾天養不得不放棄嶽州,退守陵磯。湘軍水師順利攻占了嶽州城。

這裏面就有一個問題了,曾天養自比關雲長,怎麽會是那種輕易放棄城池的人呢?其實,讓他放棄城池的是石達開,石達開給曾天養下了一道命令,說嶽州城估計是守不住了,你們可以退到下遊,等候東王進一步的命令。也即是說,後退是石達開作出的權宜之計。

石達開作戰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智取,不喜歡硬碰硬。曾天養雖然執行了石達開的命令,但事後覺得很不舒服,居然不等楊秀清進一步的命令就下令收回嶽州城。曾天養這次意氣用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石達開在軍隊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他不聽石達開的命令,想指揮好一次戰爭恐怕很難。

最關鍵的是曾天養和曾國藩都想到了同一個計策,就是激怒對方,引誘對方進入自己的埋伏圈,然後聚而殲之。結果,曾天養被湘軍罵得火起,居然中計了,設計不成反而中計。太平軍遭受伏擊後,心裏怨恨曾天養,居然和曾天養的親兵打了起來。曾天養大敗,退到臨湘。

武漢的韋俊、陳玉成這些人聽說曾天養大敗,只好匆匆趕過來支援,一起進攻嶽州。援軍到來之後,與湘軍展開了大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還是湘軍棋高一著,在天昏地暗之時又派出一支軍隊偷襲,終於打退太平軍。

嶽州防守戰勝利後,曾國藩感覺麥子熟了,到了收割的季節。農民收割的是莊稼,曾國藩收割的是人頭。

曾國藩對形勢的估計仍然過於樂觀,現在還不是攻取天京的時候。韋俊失敗後,調集湖北的兵力到湖南增援,準備再次進攻嶽州。太平軍在象骨港這裏全殲湘軍水師一個營,給了曾國藩一個沉重的打擊。

象骨港一戰也激起了曾天養的鬥志,他帶兵偷襲塔齊布。塔齊布也是一員勇將,狹路相逢勇者勝。看到塔齊布在戰場上馳騁縱橫,曾天養忽有種英雄相惜的感覺,他決定上戰場跟他單挑,來個現代版的雲長斬顏良。

曾天養提起長矛,奮力向塔齊布奔去。無論是湘軍和太平軍都被這種氣氛所震懾,大家都是草根,從小聽慣了說書,今日看到雙方主將想要單挑,個個歡聲雷動,在下面呐喊加油,一時忘記了這是戰場,不是演戲。

說時遲那時快,曾天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過來,一矛刺中了塔齊布的坐騎。因為速度太快,刺中之後,曾天養在慣性的作用下摔下馬來。太平軍還指望雙方主將能下馬單挑,倒是湘軍機警,大家紛紛沖過去,割下了曾天養的腦袋。我們不要責怪湘軍,曾國藩就是用高薪誘惑湘軍賣命,有了曾天養的人頭,這輩子都不愁吃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