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人袁天罡的驚天預言(第3/5頁)

楊氏共生了三個女兒,長女就是日後的韓國夫人,次女為武則天,下面還有個妹妹,約比武則天小一歲。仕途得意,兒女滿堂。做男人做到這一步,武士彟可以算是功德圓滿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大唐高層政局發生了變動。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悍然發動震驚中外史冊的玄武門事變,除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奪位成功。

在武德一朝官運亨通的武士彟,只是在事變後短暫地回京述職,終貞觀一朝,他都一直在外地任職,再也沒有返回長安做京官。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武士彟與高祖李淵關系密切,成為李世民的心頭大忌。從武士彟順暢的仕途可以看出,作為太原最早的從龍功臣,一直深得李淵的愛護。

李世民武力奪嫡之後,將主要精力用於權力集團內部各派系的政治和解。

前任皇帝身邊的紅人,就算不是自己身邊的衰人,但是要想再擠進帝國的權力中樞,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唐建國後的前八年,武士彟一直過著京官生活,從第八年起開始履職外官,他共做了四任外官,直到去世為止。

他的第一任外官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在揚州待了一年半時間,又轉任豫州都督,又是一年半時間,改任利州都督。他在利州的時間比較長,有三年多之久,直到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被任命為荊州都督。武士彟在荊州四年,直到貞觀九年七月病逝為止。

從今天的地理概念來看,揚州在江蘇,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荊州在湖北,並州在山西。由於武士彟過著四處為官的漂泊生活,武則天也就追隨著父親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正所謂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少年武則天的生活大抵如此。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上天並沒有給武則天過這種平淡生活的機會,她的幸福童年在12歲時戛然而止。她的生命,也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3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淵因病去世,武士彟聞知舊主的死訊,內心悲痛不已,沒過多久也嘔血而死,到另一個世界追隨自己的主子去了,享年59歲。

大樹一倒,母子幾個立刻陷入風雨飄搖之中。靈柩在長沙大崇福觀裏停放了七個月,沒能及時歸葬故裏。

太宗李世民後來還曾對武則天說,武士彟病重時,他曾派醫官前往診治,因故受阻而返。足見他是很在乎這位忠臣的。為了褒揚先進,太宗過問了武士彟的喪事,雖然沒有恩賜陪葬郿縣高祖的獻陵,但追贈了禮部尚書,命地方官府主辦喪事,歸葬文水。還命並州大都督、英國公李監護下葬事宜。

這個待遇,雖不十分隆寵,但也還算榮光,跟武士彟生前的地位差不多。

自己的男人撒手而去,楊氏就這樣成了寡婦。然而,武士彟墳上的土還沒有幹,元慶、元爽二人便糾集武士族人聯合排擠楊氏母女。萬般無奈之下,新寡的楊氏夫人只好帶著三個女兒扶柩回到了並州老家。武士彟安葬後,楊氏率女兒在文水武氏舊宅棲身,緇衣素食,誦經念佛,為亡夫守孝。

跟隨母親回到並州後,武則天原來熟悉的那個簡單的核心家庭一下子變成了鉤心鬥角的聯合家庭。父親死後,家裏原來潛藏的各種矛盾一下子爆發出來。楊氏來武家之後,只生了三個女兒,其實是無所謂爭奪爵位的。

武士彟娶楊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擡高自己的門戶地位,以婚姻和仕途作為家族立門戶的手段。武士彟的前妻相裏氏,和士稜、士讓、士逸的妻室,均娶於武氏家族發跡之前,她們的出身,大概也就是晉陽土著之類,根本無法和楊氏相比。

楊氏下嫁到武家之後,自然帶來相當的優越感和逼人而來的氣焰,在武氏子弟看來,這種優越感是他們無法容忍的。但在武士彟活著的時候,武氏兄弟即使有再多不滿,也是有所克制的。

武士彟與前妻生的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以及他們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對楊氏和她的三個女兒非常不客氣。因為三個小姑娘還都沒出嫁,按照唐朝的習慣,女兒出嫁時是要分割財產的。武元慶和武元爽一想到這兒,便對三個妹妹心生厭惡。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武氏是個大家族。一般來講,在中國古代,族人在處理這種家庭矛盾時,通常是向男不向女。男孩算是自家人,傳香火,振家業,是男人的事;而女孩子遲早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的事。

武氏族人對楊夫人母女百般挑剔,特別是兩個堂哥,一個叫作武惟良,一個叫作武懷運,對楊氏母女的態度極其惡劣。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孤兒寡母趕緊卷鋪蓋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