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人袁天罡的驚天預言(第4/5頁)

武士彟的離世,讓楊氏母女陷入生活的窘境。武則天從養尊處優的高幹子女一下子淪落為任人欺淩的弱勢女子,這讓少年時代的她充滿了怨恨,而這種怨恨像毒草的種子一樣播散於內心,一旦條件合適,便會破土而出。

  

武則天和母親楊氏並沒有分得多少家產,她們只得忍氣吞聲寄居在兄長武元慶的屋檐下。不久,武則天的大姐不堪兄長的欺侮就早早地嫁人了。大姐嫁給了越王府曹賀蘭越石,不免讓人想起袁天罡當年的那句話,此女將來不利其夫。

如果這個賀蘭越石要是知道袁大師曾經說過這麽一句狠話,估計就是給他倒貼錢他也不願意做武則天的姐夫。大姐嫁人後,武則天和母親楊氏便前往京城投靠親戚。

武士彟之死給予楊氏以沉重的打擊,置身於如此險惡的家庭環境之中,她連掙紮都是多余的。這時候的她已經年近六旬,她與武士彟的婚姻是高祖皇帝一手撮合的,再嫁已無可能。她就這樣被命運拋入到絕望的處境當中,在生與死之間遊蕩徘徊。

於是她轉向佛門,心揭寶偈,手寫金言。她甚至想過,在武士彟的墓旁,結一佛廬,了卻殘生。只是因為對女兒的愛,才讓她最終放棄了這種想法。

武則天後來信佛,受母親楊氏的影響最多。家族內部的矛盾錘煉了武則天的性格,在她的血液中,有兩種成分,略微沉澱下去的庶族血液的成分與高貴的士族血液的成分。從這個意義上,武則天算兩種不同階層的混血兒,這也就注定了她要比一些身份純粹的人思想更為復雜。其中忍辱負重的性格是在後天的環境裏形成的,逆境並沒有將她打倒。

4

也就在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廣選天下美女、才女充實掖庭。雖然說這時候李世民的三宮六院已經人滿為患,可後宮編制還是一再擴充。

沒有哪個皇帝會嫌後宮佳麗多,都是想娶幾個就娶幾個。看著青春勃發的女子在眼前晃蕩,也能讓自己的心態變得年輕。對等待機會的武則天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楊氏見武則天已鐵下心要進宮,想想自己夫君早逝,又沒有支撐門戶的兒子,而眼前的二女兒小小的年紀就如此剛毅果敢,楊氏不禁流下了兩行熱淚。

過了幾天楊氏便帶著武則天進宮找堂侄女楊妃幫忙。楊妃倒也是個熱心腸,一口答應了楊氏的要求,並留她們在宮中吃飯。武則天由此進入了一個強有力的人際關系圈,楊氏在皇族中的親戚,不止楊妃,還有桂陽公主等人。時候一到,這個關系圈子就會發生作用,而且很可能會發生奇異的“蝴蝶效應”。

在她們母女返京這一年,也就是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的六月,宮中發生了一件事,給武則天的命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這件事,就是太宗皇帝的賢內助長孫皇後病歿了。

長孫皇後是個好皇後,她在政治上起的作用,就是輔佐丈夫當個好皇帝。她死後,太宗很傷感,甚至覺得長孫皇後是古往今來第一賢後。由於各種原因,此後中宮就一直虛位,沒有再立別人當皇後。

長孫皇後死後,後宮的人事問題看來要解決一下了。首先是妃嬪人數太少,與制度不合。按唐制,皇帝有一後四妃九嬪,這14個女人是皇帝正式的老婆。下面還有九婕妤,掌婦學及禮儀。再下有四美人、五才人,掌祭祀、飲宴、服飾及車駕隨行等。婕妤以下諸婦實際上是掌管宮中各種事務的女官,屬低級妃嬪。這支龐大的老婆兼女官隊伍的名額現在嚴重不滿。其次,是整個宮女隊伍也缺員,因過去有好幾次放歸令嫁,走了不少人,所以亟須補充。

於是內侍省就開始著手為皇帝後宮補充人員。找宮女是從民間女子中挑選,找低級妃嬪是從官宦之家挑選。由於宮中的情況特殊,對妃嬪的要求很嚴,她們不但要侍奉皇帝起居,還要能夠勝任管理工作,因此要求有貌、有才、有較高的門第出身。

據說,楊氏帶女兒見到了齊王、楊妃和桂陽公主,武則天的美麗和才華便在唐宮流傳開來,甚至在長安城也傳開了。當時還有個無聊的文人編了一首贊美武則天的歌謠,在長安的閭裏街巷傳唱,歌詞是:十年寒窗前,讀書破萬卷。不羨狀元郎,要娶武媚娘。仙容銷人魂,秀色更可餐。一夜百日思,暴死也心甘。 

據稱是這首無聊俚曲傳到了唐太宗耳中,於是他便宣武則天進宮,並讓她做了自己的才人。 

也有人認為,是楊妃和桂陽公主向太宗皇帝大力推薦,唐太宗才直接讓武則天進了宮。見到武則天貌美而有才華,便宣她為才人,並當即給她起了“媚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