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天子袞冕包裹起來的老婦人臨風而立(第4/5頁)

一個女人做了皇帝,不管這個結果透著多少荒謬,既然存在,就是一種合理。

帝國的權力世界在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鮮血淋漓之後,終於迎來了令人迷醉的安詳時刻,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了身輕若燕的感覺。

李旦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當了這麽長時間的掛名皇帝,從來沒有以個人的名義發過詔書。如今通過自己的手頒發的第一份詔書,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後一封詔書。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份詔書竟然是頒給母後的禪位詔書。

一切皆有可能,在經歷了那麽多的事後,李旦並不覺得這件事有多麽諷刺。世人都知道他李旦只是一個奇怪的影子皇帝。而影子從來是見不得光的,見不得光的帝王還能算是九五之尊嗎?

紫宸殿上,那面低垂了六年的紫帳在這一刻豁然被扯開。就像是故作神秘的魔術師在燈光乍亮的一瞬間,正準備向舞台下的觀眾展現一個匪夷所思的世界。

從這一刻開始,武則天終於完全而直接地掌握了整個帝國運行的權柄。

為了彰顯天命,武則天隨即改元天授,公元690年,一年當中繼永昌、載初之後的第三個年號。國號定為周,上尊號聖神皇帝,降睿宗為皇嗣,賜姓為武,更名為輪,變成了皇嗣武輪。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艷陽天。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閃亮登場。

選擇在重陽節稱帝,武則天是在有意識地淡化自己的女性角色。在此之前,她已經上尊號聖神皇帝。全國範圍內的造神運動,讓世人對她的認識有了一種雌雄莫辨的神秘色彩。

這一年,武則天六十七歲。天子袞冕包裹起來的老婦人臨風而立,透著無與倫比的神聖與威嚴。峨眉一掃,天下歸心。

身著天子袞冕服飾的武則天親禦則天門,鐘鼓長鳴萬眾歡呼之間,洛陽城四周百裏之地都感受到了吉祥的氤氳紫氣。一代女皇以彌勒菩薩之態橫空出世,巍巍大唐反手之間就成了昨日頹垣。

周朝之天重新庇護千裏黃土和億兆黎民,所有對現實無望的人們都沉浸於改朝換代所帶來的喜悅之中。

六十七歲的女皇站在則天門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她的眼睛裏溢滿了感激的淚水,感謝父母給予她生命,讓她體會到蓬勃的生命能量;感謝六十年前那個讓人無從把握的預言,護佑著她一直走到今天。

眼前的一切是夢,也不是夢,則天門下的文武百官和更遠處靜觀大典的洛陽市民拜伏於女皇的腳下。這真是一個良辰吉日,天空像是被純凈的水洗過般蔚藍透明,昂首東望,一輪紅日正噴薄東升,那面被稱為大赤的皇旗在帝國的獵獵風中抖動起舞。

這面皇旗的設計略顯誇張,旗面上塗抹著鮮艷如血的紅色,沒有精美的纓絡花飾,只是在旗杆上方雕有一枚流光溢彩的龍頭,這是一面完全仿照古周之禮豎立的皇旗。

那些仰視大赤之旗的人們在內心並沒有追遠懷古,他們心事重重,遙想著帝國的不測命運和自己的未蔔前程。

洛陽城的官員、百姓看見了旗幟掩映下的武則天。

女皇已經正式使用聖神皇帝的稱號,來自異域的神秘粉霜遮住了那張有著幾分蒼老的面容,她的眼神在旗幟和華蓋下顧盼生輝。一些心屬李唐的舊臣不無沮喪地想,這個老婦人難道真的是彌勒菩薩永遠不死嗎?

不老的女皇以社稷之土灑向神宮前的聖壇,以此定洛陽為大周首都,七百裏以外的長安尊為陪都。

元旦這天萬象神宮籠罩在一片節日的香火之中。大享之禮延續了一天一夜。祭祀天神、祭祀日神、祭祀月神、祭祀風神、祭祀雨神、祭祀土神、祭祀河神、祭祀五嶽之神,祭祀天地之間所有的神。

歷經大風大浪的武則天在面對眼前的宏大場面時,也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雖然武則天經歷的大場面很多,但那些場面都是為別人搭建的舞台。而今天,這眼前的一切是專門為自己鋪陳。她每登上一級台階,都會在內心暗示自己,天命,是天命,一切都是天命。

人們後來習慣於稱女皇為則天皇帝。

周王朝定都洛陽。為了趕超西都長安的繁榮,武則天又從周邊地區遷徒了大量人口入神都,使洛陽很快就成為繼長安之後又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國際大都會。

西都長安的李唐太廟也更名為享德廟,廟裏依然供奉高祖、太宗、高宗三位大仙。而在武周所建的太廟中,李唐三聖也同樣享受供奉,不過從主祭變成了配祭。

武則天只承認是從他們那裏接手江山,至於太祖李虎等李唐先祖們就不能再享受冷豬肉了,武則天還要祭祀武氏的祖先們。

武周朝臣在寫奏章的時候,經常會用“天下者,神堯(高祖)、文武(太宗)之天下”等句子,這也是武則天點頭同意的官方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