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閑時代之李鴻章(第4/6頁)

治理辦法。這個治理辦法哪是那麽容易說出來的!黃河綿延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總計一萬多裏的長度。地勢的高或者低,河流的彎曲筆直,水性的緩慢迅速,含沙量的多少,一直都沒有詳細地考察分析過,也並沒有圖表說明。問那些黃河邊上的人,也很少有能夠回答上來的。今天想要治理這條河流,有應該要首先辦理的三件事:一、測量整條河的地形地勢,凡是河流的河身的寬窄、深淺,堤岸的高低、厚薄,以及大水和小水的深淺,都必須詳細地記錄;二、測繪河流的地圖,必須連細小的地方也不能遺漏;三、分段派人查看河流的水性,較量水力,記載水志,考量泥沙的數量,並且隨時查驗若幹水力,還有淤積的泥沙,凡是水性、沙性稍微發生變遷,都必須詳細加以記載,以提供參考。以上的三件事,都是極其精細的工作,而且是最關緊要的事情,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就不知道河流的水性,就沒有辦法確定應該做的工作,沒有用來分導黃河水量的支流,沒有東西用來容納因為水漲多出來的水量,就不能來防止水患的發生。這三件事要是沒有辦理的話,那麽接下來所有的工程,最終都很難處理得當,即使能夠緩解當前的情況,災難很快會再次到來,只會前功盡棄而已。如果測繪非常詳細,反復考究和審核的話,掌握了全局的形勢,就可以參照那些材料酌情辦理工程,做長遠打算。還要必須做的是,把各個省份的黃河都統一歸到一個官員管理,這樣才能一起保護,使得永遠都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照這樣辦理的話,一定會有一筆不小的經費開支。然而想要實現一勞永逸的話,最好要先統計出每年用來養河的費用,修堵修築的經費,糧食食物的開銷,用來賑濟百姓的撫恤金,財產淹沒的損失的補償,百姓因為這些死亡的補貼,還要除去這些弊端後要興修的一些水利,累積若幹年共計的開支,和所要消耗的錢財相比,孰輕孰重,哪個損害多,哪個收益多,這樣就不至於會猶豫了。按照圖志的記載,可以知道某個地方的水性和地勢,確定它的河身。根據河身,就可以確定水流的速率,不至於隨便變更;就可以知道水面的高低,這樣就不至於再去猜測。凡是河底的深淺,河岸是堅固還是脆弱,施工材料的松固,都可以一並確定下來,沒有什麽意外的顧慮。這些都屬於是數學精確細微的東西,不能靠自己的意志隨便猜測。確定河身是裏面最困難的事情。必須知道水漲到最大的時候會有多高,水性是什麽樣的,河底會停留多少泥沙,停在河灘表面的泥沙會有多少。水漲的高低,速率也不一樣,確定河身必須知道各個河段的速率,這樣才能使河水無論是漲得高還是漲得低,它的速率都可以足夠沖刷泥沙進入大海。

河流形狀彎曲的地方容易發生危險,也必須酌情修改,同樣這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不是詳細謹慎地推算的話就不能施工。如果裁彎取直後,就可以讓水走捷徑,那麽地勢高低的差距大增。落差大那麽水流速率也會跟著增長,速率增長那麽過水的數量也會增長,特別是在河水暴漲的時候。最好是上下遊一並通行籌算後,這樣才能夠裁去一處河身彎曲。這是因為裁彎能夠催生出其他的危險,不能不考慮這些,這也不是只憑借眼力就能夠做的事。

河堤是所修築的用來約束水流的工程,必須和河身一起推算。就連入水的斜坡都必須堅固,來防禦水漲得異常厲害的時候,這才不至於誤事。至於河堤的高低、厚薄,就看土性的松實、材料是堅固還是脆弱了。至於應該如何去修造,怎麽一個造法,也必須看水線的高低,水流是緩慢還是湍急。所需要的材料,最好是能夠防禦洪水的,沒有必要只用石堤,也沒必要都用料埽,這是因為只要是土堤修築得非常堅實,再用柳樹草片來保護,也足夠用來抵禦一般的水力。查看各個國家護河的河堤,大多以泥土為主,並沒有全都用石頭施工的。但是必須推算得合理,位置還要恰當,要一直看守著,不能松懈,不能讓別人隨便踐踏。那些石堤材料,只是在危險的地方使用就可以。總而言之,能節省的地方就要節省,不能節省的地方一定不能節省,所以必須測算得非常精確詳細才行。我在監工的時候總共繪制的河堤,樣式有兩種,是適合黃河的具體情況的,什麽地方應該用什麽樣式,就等臨時查看,勘察後,因地制宜,並不是全黃河都應該修改。但是無論需要使用什麽樣的材料,都必須采用優質優等的那些,這樣才能堅持得時間長一些。大水時河流到河堤根部位置,小水時河流在兩岸的中間。而河堤和河岸都是松土,常常被急流沖走,然後就變成泥沙,等到了流速緩慢的地方,就淤積成很高的河灘,堆積到一起,漸漸會發生危險。這件事固然值得憂慮,但是最需要擔憂的是,上遊各個土山隨時都會坍塌,土就會進入水裏,流到下遊那邊去,帶來更嚴重的禍患。應該另行設法保護,在經過河水的河道兩岸,盡量修築斜坡,先用泥來保護,再種上草片,並且還要多栽種樹木,通過這些來鞏固兩岸,盡量不被沖刷。有危險的地方,最好在河岸的根部打樁,用樹枝來編成筐,用泥土填補成塊,再用石壘,堆砌成一道墻,或者是堆砌石塊當作斜坡,並且把那些大石塊拋到水底,這樣就足以抵禦水力。那些土山的兩旁,也必須要在水底拋扔一些石塊,然後再在上邊修築石墻,來阻止土山的塌陷,通過這樣的措施,那麽岸土就不至於被流水拖帶,這樣的話河流就會漸漸變得清澈起來,河流的水患自然會日益減少很多。這才是治理河流應該辦理的最緊要的工程。河流的大流應該是在河流的中間流淌的,應該用什麽解決方案,現在還不能提前確定。大約必須在彎曲的地方的水底多修築一些挑水壩,來引導河流的流向。挑水壩應該用樹枝,或者是用石塊,那些事情就要待當時具體的情形,斟酌之後再辦理,只用秸料不能夠經受很長的時間,而且沒有抗沖擊的能力,最好不要使用。減水壩也應該認真建造,來防止河流異常暴漲,最好是設置在河堤邊上。應該先測量地勢,勘察地形,用河流流淌的方向來確定壩口的方向。這個大壩必須用大石頭和混凝土來制作。大壩後面所挑的河流,或者是已經存在的河流,應該修築堅固的堤壩來約束它們,這樣才使得經過的河水不至於跑到別的溝壑裏去。這個河流也不能太彎曲,而且它的寬度和深度要比黃河小,它的河身實際也有容水的地方,這樣才能夠開始一起使用。黃河的尾閭入海口處地勢陡增,入海口的地方又有攔門沙,致使河水不能順暢地流入大海。應該使用機器,比如挖土船來挑挖那些泥沙,然而應該先修築海塘,再使用機器,這樣或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海塘連接長長的河堤進入大海,那麽水力就能更加集中起來,這樣就能將泥沙沖到大海深處的地方,這是河流入海口必不可少的工程。再用機器在攔截泥沙的地方深挖一道,這樣的話水力就會更加猛烈,可以自己來加劇沖刷泥沙。這項工程需要花費巨額的費用,然而各國的海口都有這些,為何只有黃河自己沒有呢?美國密西西比海口,奧國大牛白海口,之前也堵塞得很嚴重,現在大輪船都可以往來,暢通無阻,足可以驗證效果了。法國的仙納海口,之前也有攔沙的阻礙,行船最不方便了,而且非常危險。後來經過用大石塊填海,築造海塘,高出大潮的水面,兩個海塘相距離九十丈,海塘築成的那天,海口竟然深達二丈,至今船只往來都非常便捷。比利時的麥司海口,也曾經大興這個工程。除了上面那些之外,還有好多例子,列舉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