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投閑時代之李鴻章(第3/6頁)

韓家垣海口。自從韓家垣海口決口後,黃河的尾閭,就從這裏取道,一直持續了八九年,最近才又改道向東南。韓家垣那一帶已經沒有了黃河的蹤跡,只有從新蕭神廟以南,距離海還有大約六十裏的地方,又能看到河流的形狀,其中也有水,但只不過是到最低的地方,積水沒辦法流出去。聽聞距離大海大約十一裏的地方,這條河流分為兩溜,形狀像是燕尾一樣,然而也都不深。海口也有攔門沙,潮退去的時候,直接塞到口門,不容得河水傾瀉出去。這裏的攔門沙露出水面,寬度大約有二裏。查看韓家垣一道,並沒有修築堤壩。統計從鹽窩到韓家垣的海口,大約有一百裏。

新挑引河。此條河流是在韓家垣決口之後,特意在口門的下面挑挖的一條河道,用來把河水引流到蕭神廟的舊槽,再進入大海。然而當時的深度僅有四五尺,寬度也僅有三丈,現在都還不到這個數目。有很多彎曲的地方,這條河總計長四十裏,如果只算直道的話,那麽就只有二十五裏了,大概是順著原來的水道挑挖,以此來節省工費的原因。河底有蕭神廟和韓家垣兩處,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就會看到泥土了,也有的地方地面上竟然能夠看到泥土。周圍的那些村莊都有水井,往下挖到一丈一尺深的地方,就可以看見有水,泥就在水裏,也不是很深。鐵門關附近有燒瓦器的窯。這個地方的土質,大概就能想到什麽樣兒了。

絲網口海口。現在黃河都是從這個海口流入大海,黃河水漫散在平坦的地上,並沒有什麽河道。河流水流小的時候,分支比較多,底部都不是很深,中間還有沙灘,正中間的水底,深度只有三四尺,有一兩處最深的地方,也不超過一丈。在接近海口的地方,就只有一尺四五寸的深度,這個地方的水面非常寬,大約有三百丈那麽多。聽說河流的入海口並沒有攔門沙,猜想可能是河流流速緩慢,河床比較淺,那些沙子都已經在附著在地上,淤積在地上了,沒有可以再流入大海的了。在勘察北嶺子決口的時候,還有上遊的三處地方同時開口,因此絲網口的水流不是非常迅猛,北嶺子門的樹至今還豎立在水中,其中有一座古廟也巍然獨立在那裏,那就是證明水流緩慢的確鑿證據。至於說辛莊那些地方,房子都跟著水流漂走了,那就是用土蓋的房子不堅固的原因了,並不是水力洶湧的原因造成的。在北嶺子以下的北岸,並沒有設立堤岸,只是把鐵門關南堤作為北岸,用以保護村落,僅此而已。南岸是從鹽窩開始,新行修築的堤岸,一個堤岸距離水大約二裏遠,統計得出從鹽窩到絲網口的海口,大約有九十裏。

三、商酌應該做的治理河流的事宜

治理河流就像是治病一樣,必須要先觀察其中的病原。想要觀察其中的病原,就必須先要把脈,才可能知道病人的病原是什麽了,然後再去抓藥。如果不是不治之症的話都可以治療成功,而且鏟除病根,永遠沒有後顧之憂。但是如果要是按照傷口敷藥,不詢問這個病是怎麽得上的,這不是良醫的作為。黃河在山東發生水患,但是發生的原因並沒有在山東。如果只是在山東治理黃河,那麽就跟按照傷口抓藥有什麽差別?雖然能夠治療一時的傷痛,但是過了不久後,舊病就會再次發作,因為傷口的病毒還沒有消除,這個病根還沒有拔除掉。我們說水性就好像跟人性一樣,最一開始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不引導他們,教育他們,性格就會發生改變。上天之所以創造出水這種東西,本意是用來養育人類,怎麽會用它來害人呢?是因為人類不知道它的水性,沒有做好措施防止它性格發生改變,所以它來越來越恣意妄為,危害周圍的黎民百姓生命安全,耗費國家大量財力,卻永遠都沒有停止的時候。推究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治理河流就僅僅治理那一小片,沒有統籌全局。今天如果耽誤一次再耽誤一次,恐怕最後都沒有什麽成效。如果想要一勞永逸的話,最好就先查明其中的根本原因。在山東看黃河,黃河就只在山東這一個地方。從中國來看黃河,那麽黃河還有不在山東的部分,怎麽就知道山東的黃河的水患不是從別的地方的黃河過來的?所以從中國範圍治理黃河,那麽黃河是可以治理的。但是如果就只在山東治理黃河,恐怕黃河就很難治理成功了。下面請允許我詳細地說明。追溯黃河的本源,從星宿海出發,在甘肅取道,流入蒙古沙漠,河流改道很多次,才到達山西省,這時黃河就已經帶著沙土流過來;從陜西出來後,又和渭水的水流匯合,水質更加渾濁;再就是穿過土山從東邊方向出去,拖泥帶水,直接流入河南,一直向前沖,所經過的地方很平坦,水質更加渾濁了。這就是黃河的病原了。下遊的災患還是來源於這些,治理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病原上面下功夫。因為下遊淤積的泥沙,都是從上遊拖帶過來的。上遊地勢高,居高臨下,勢不可當,而且河流兩面有山的約束,水流非常迅速,泥沙不能停滯下來,但是一旦過了滎澤那裏,平原地區地勢平緩,水力就減弱了好多,水流緩慢,河流攜帶的沙子就停了下來。泥沙停滯在這裏,那麽河流就會被堵塞,河裏的淤泥堆積得過高後,河水就會改道,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回首往事,有那麽多活生生的例子,都是最好的證明。當河流改道的時候,無數的百姓都跟著遭殃,他們流落他鄉,因為饑寒而死,從古到今,不知道一共發生過多少這樣的事情了。而黃河往南走,往北走,為所欲為,以開封為中心,自己開辟了一條半徑的道路,在揚子江北部中間千百裏的形狀為扇形的地形,任意穿越,即使是齊魯大地上的那些山峰,也很難阻止住它。黃河河水所經過的地方,流沙停留在那裏,形成沙灘,百姓被這件事情所困,防不勝防,一直都沒有什麽好的對策,只能是修修補補,挽救危急,勞民傷財。它的禍患跟瘟疫相比,跟戰爭相比,還要更猛烈。然而天下沒有沒辦法治理的河流,雖然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然而也不是人力不能做到的。那麽要用什麽辦法呢?回答說,用數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