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虜”南倭問題(第4/4頁)

可是,在倭寇問題解決之後,又發生了新的問題。這時日本國內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幕府被推翻了,新的軍閥起來了。這就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用軍事力量統一了國內。不過這是表面上的統一,實際上國內各地還是一些封建領主在統治著。這些封建領主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不能完全控制。為了把尚未完全控制的封建領主(大名)的目標轉向國外,並消耗他們的實力,以穩固自己的統治,於是豐臣秀吉就發動一次侵朝戰爭,派軍隊去打朝鮮。他寫信給朝鮮國王,說他要去打明朝,要朝鮮讓路,讓他通過朝鮮進入我國東北。他的軍事野心非常狂妄,準備征服整個中國,然後把他的天皇帶到中國來,以寧波為中心,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步驟是:第一步占領朝鮮;第二步占領中國;第三步以中國為中心,向南洋群島擴張。面臨著這樣的形勢,明朝政府怎麽辦?有兩種主張:一種認為日本打朝鮮與中國無關;另一些人看到了唇亡齒寒的關系,認為朝鮮是我們友好的鄰國,豐臣秀吉占領朝鮮以後就會向中國進攻,因此援助朝鮮也就是保衛自己。經過一番爭論,後一種意見占了優勢,明朝派了軍隊出去援助朝鮮。這時候,朝鮮已經很混亂,大部分地區被日本軍隊占領,國王逃跑。明朝政府動員全國的力量來幫助朝鮮,前後打了七年(1592—1598)。由於中國人民的援助,朝鮮軍隊的奮勇抗戰,特別是朝鮮海軍名將李舜臣使用一種叫“龜船”的戰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後把日本侵略軍打敗了。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本侵略朝鮮的軍隊跑掉了,戰爭結束了。

所以,我們和朝鮮的歷史關系很深遠,在甲午戰爭前三百年,中國就出兵援助過朝鮮,共同反抗外來的侵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我們的經濟還沒有恢復,美帝國主義就越過“三八線”,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攻。情況很嚴重。我們又進行了抗美援朝運動,派出了志願軍支援了朝鮮人民。

這一段歷史使我們得到這樣的認識:日本軍國主義者不是這個時代才有,而是有其長遠的歷史原因。它總是要侵略別人的,從倭寇起,以後不斷地向外侵略,1598年侵略朝鮮,甲午戰爭時期占領我國東北,1937年以後占領了我國大部分地方。我們進行了抗日戰爭才取得了勝利。要了解和熟悉日本的情況,必須了解和熟悉我們自己的歷史情況,這樣才能對我們很接近的國家有正確的看法。當然,說日本的軍國主義有長遠的歷史原因,絕對不等於說日本人民都是侵略者。如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錯誤的。但是日本的統治者,不管是過去的封建主,或者是近代的軍國主義者,都是侵略成性的。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但是在近代的半個多世紀中,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現在中日兩國人民,都要從慘痛的歷史中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使慘痛的歷史永不重演,建立和鞏固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明朝的歷史情況與過去不同,與倭寇的鬥爭,與蒙古貴族的鬥爭貫穿著這個時代。明朝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明朝以後也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是明朝歷史的特征。要抓住這個特征才能夠了解明朝人民的負擔為什麽那麽重。因為北邊有蒙古問題,沿海有倭寇問題,就要有軍隊打仗。軍隊要吃飯、要花錢,這些負擔都落在人民身上。所以明朝的農民受著無比深重的苦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明朝開國一直到滅亡,都不斷發生農民戰爭。農民戰爭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分布地區之廣,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和明朝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