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強拆血案:武術大師趙三多自創義和拳會(第6/8頁)

1897年11月14日(光緒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丙子日),德國的軍艦開到了膠州灣,要用武力解決問題並趁機侵占山東。最後在德國的壓力下,李秉衡被革去山東巡撫之職。本來朝廷已經升任李秉衡為四川總督,但在德國的施壓下李秉衡不準再升職,接替李秉衡的是原陜西布政使張汝梅。山東剛經歷了甲午戰爭,又要面對德國出兵山東,群情激憤是可想而知的。朝廷指示:在這個節骨眼上,山東其他有民教沖突的地方,官府應全力避免和洋人沖突,免得外國人又要動武。

山東官場頓時一片風聲鶴唳,冠縣縣衙的態度來了個180度轉變,他們將剛剛建好的新玉皇廟強制性拆掉,宣布地基歸教民,縣衙為教民撥付白銀400兩再修教堂。同時,官兵開始捉拿十八魁,清查“亂黨”。

十八魁和大部分“亂黨”都是梅花拳弟子,梅花拳師門已經深深地卷入了民教沖突之中,師門中的頭領緊急開會。他們意識到趙三多已經為師門闖下了滔天巨禍,很可能會給師門帶來滅頂之災!

而趙三多和他的弟子們也沒有了退路,此時即使他們投案自首,也難以自保,教會和教民一定會對他們窮追猛打,看來堅持“鬥爭”下去是唯一的選擇。

商量之下,其他的頭領並不反對趙三多和他的弟子繼續反教反洋,但不準再使用“梅花拳”的名號,也不準再說是梅花拳中人,這是梅花拳師門得以自保的唯一途徑。

趙三多必須為他的隊伍想一個新名號。

一百多年以前(乾隆年間),山東地區曾發生一件大事:清水教頭領王倫率眾起義反抗朝廷。王倫原本是白蓮教教徒,後來自立門戶,創立清水教,而同時他也學習梅花拳,所以也算得上梅花拳師門中人(頭銜真多啊)。在起義時,王倫考慮到白蓮教是朝廷嚴厲鎮壓的邪教,受打擊的目標太大,而梅花拳師門嚴禁起義鬧事,於是王倫的隊伍既沒有打出“白蓮教”旗號,也沒有打出“梅花拳”旗號,而是打出了一個新名字,一個充滿能量、正義和血氣的名字。

這就是——義和拳!

所謂義和,就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走到一起來,“義氣相和”。

所謂義和,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家必須把退無可退的拳頭亮出來,追求“正義與和諧”。

所謂義和,就是維護中國的傳統之“義”,中國的傳統之“和”,用當時英國駐北京公使竇那爾後來向國內報告用語來說,就是“這個團體的成員將聯合起來進行正義的事業,如果有必要,他們將使用武力”!

估計是趙三多原本就知道王倫的故事,或者是他的“參謀們”把這個故事說給了趙三多聽。趙三多把“義和拳”的名號從一百多年前的王倫手裏移了過來,他為自己隊伍采用的新的名字,正是——義和拳!

從組織結構上來說,趙三多的義和拳既不是起源於白蓮教,也不是起源於大刀會,而是和梅花拳有著更加直接的聯系。趙三多的義和拳是一個繼承了梅花拳開放門風的組織,加上要對抗洋槍,人越多越好。於是,盡管在組織起源上,義和拳和白蓮教以及大刀會沒什麽關系,但不能阻止白蓮教教徒和大刀會成員加入義和拳組織。義和拳就像一條小溪,它匯集了幹流和很多的支流,包羅萬象,包容萬千,這正是作為一個基層自發組織的復雜之處。

義和拳的興起和山東冠縣、直隸威縣都有關系,趙三多就是直隸人,所以,相對於接下來故事中即將講述的“義和團,起山東”,我們其實還應該記住這樣一句話:義和拳,起直東!

而在當時地方官府給朝廷的奏章報告中,無一例外地把義和拳說成“起源於白蓮教”,直隸吳橋縣縣令勞乃宣還專門寫了本書(《義和拳教門源流考》),向朝廷證明義和拳就是“源自白蓮教”,是白蓮教的一支。勞縣令的這本書不僅讓當時的朝廷信了,後來的很多人也相信了。

如果我們認為這些地方官是不了解實情那就錯了,恰恰相反,他們是非常了解情況的。因為白蓮教是朝廷早已經定性的“邪教”,按照《大清律》,把民間組織定性為“邪教”的權限在朝廷,而只要把義和拳和白蓮教扯上關系,這就是借白蓮教“邪教”之名給義和拳定罪的一條捷徑。只要朝廷一定罪,他們就可以很方便地出動官兵用簡單粗暴的手法去打擊,而百姓們的各種利益訴求就能以“打擊邪教”之名掩蓋,官老爺仍然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該收的稅能夠收得上來,該攤派的勞工能夠攤派得下去,縣老爺對鄉村事務是很少真正關心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從義和拳產生的“根源”來說,其實我們可以撥開層層的迷霧,壓下種種的爭論,用一句話來概括:義和拳起源於維權——或者說是老百姓們自認為的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