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黨爭的發酵:山東巡撫之爭(第6/8頁)

這是後話。現在,面對義和拳問題,袁世凱必須拿出他的一套,不然,剛毅等人絕對有借口有實力讓他步前幾任山東巡撫的後塵——“頂戴還未熱,又被摘去也”。

袁世凱以高超的“政治手段”平亂

袁世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個試驗。

雖然義和拳“刀槍不入”的神話袁世凱是不怎麽信的,但這畢竟傳得神乎其神的,袁世凱必須親自驗證它到底是神話還是鬼話。

一位“大師兄”被請到了府上,然後袁世凱親自朝他開了一槍,結果可想而知,對於“刀槍不入”,袁世凱心裏也有底了。

按照老袁的脾氣,他應該大開殺戒了,然而,袁世凱並沒有這麽做——朝中還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啊。袁世凱先把軍隊按下,采取了另外一套非武力的手法。

這就是以“官員戰爭”去對付義和拳的“人民戰爭”。

一直以來,拳民比較分散,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群眾中,給剿拳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當官兵開進鄉村時,拳民只要把頭上的紅頭巾一扯,把長矛大刀一扔,拿把鋤頭走進地裏使勁刨地即可,反正也沒人告密。而等清軍一走,他們又拍拍手上的灰,把紅頭巾給戴上了。

而袁世凱同志並沒有什麽可以依靠的,他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跟他吃同一碗飯的人——官。一進入山東,袁世凱首先以巡撫衙門的名義發布《禁止義和拳匪告示》和《嚴禁拳匪暫行章程》,明確宣布“義和團”非法——並沒有什麽“義和團”,只有“義和拳匪”,這就給那些不知道“上面”還會不會招安收編義和拳的大小官員吃了一顆定心丸。

政策上明確了,然後袁世凱就開始著手發動所有的官員、半官員(地主、鄉紳和團練等),命令他們都要對“拳匪”進行排查。這道命令是不奇怪的,任何一個巡撫都想得出,但袁世凱的特別之處是他想出了一套新的制度。

這就是“日報制”。

巡撫衙門規定:各州府每天必須把當地“拳匪”情況直接上報給巡撫衙門,由袁世凱大人親自處理,出現一件處理一件,絕不拖泥帶水。

而跟“日報制”配套的還有另外一項制度——考核制度。為了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一系列的考核細則制定了,對在防止和平息“拳亂”中表現良好的地方官立即獎,不好的立即罰,造成嚴重後果和不良影響的官員立即革職。

當然,袁世凱大人對官場裏的各種“小九九”是很清楚的,他太清楚只聽取匯報也是不行的,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那裏有多少弄虛作假和瞞報假報,於是,袁世凱又制定了一個和考核配套的制度——巡視制度。

他派出了多個督導組分赴各地,層層檢查、層層督導,責任落實到人,而督導員考核地方官的依據就是考核細則,通過制度去管官。

如此一來,各級地方官就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去對付義和拳,縣老爺下鄉的熱情很高,姨太太們也不打麻將了,而是出去打探“拳匪”消息了,加上地主、士紳和團練的力量,拳民們可謂陷入了“官員戰爭的汪洋大海”。很多事件都消滅在了源頭,很多矛盾都化解在了當地,剿拳工作的難題也迎刃而解了。

等這些工作都做好以後,武衛軍右軍才在低調中出場了。

一部分士兵去保護各地教堂,大部分士兵用來對付拳民,而袁世凱給士兵的任務不是直接剿滅拳民,而是阻止拳民聚集。士兵們駐紮在各鄉、縣之間的交通要道,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同時花點銀子收買流氓地痞,讓他們提供情報或者搞搞策反工作(老袁的擅長)。如此一來,拳民們被迫分割在一個個的區域,無法串聯——沒人氣,再好的戲它也出不來。

接下來,真正負責“剿拳”的機動部隊才出動了,重點清剿規模比較大的拳民組織,追捕影響比較大的拳民頭領,以達到殺雞駭猴、以一儆百的效果。袁世凱在動用武力方面雖然比較低調,但低調中也有高調。他公開告示:凡是聚集拳民數量達到40人以上的拳民頭領被捕後不審不問,只有四個字:殺頭示眾!

1900年2月——在上任不足三個月時,袁世凱在巡撫衙門宣布:原來的“日報制”終止,改為“有情況隨時上報”。也就是說:通過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山東的局勢很快得到了控制,袁大人在不動聲色間迅速實現了山東的穩定!雖然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他手裏有一支萬余人的軍隊是分不開的(能夠破解前幾任山東巡撫面臨的“軍隊不夠”的難題),但行政領域的創新才是袁世凱的真正厲害之處。為了不給“主撫派”輕易留下把柄,他有意控制武力,又為了把平息“拳亂”的工作落到實處,他創造性地用制度去管官,這個家夥果然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