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日之內數倍於甲午戰爭總傷亡:日軍陷入生死局(第6/7頁)

這就是奧保鞏先生要面對的情況,此時他心底的那個謎團也最終揭開了,原來俄軍一直盡量避免和日軍拼刺刀。不斷撤退,並不是他們害怕,而是他們不需要。他們不需要“珍惜”南山這樣強大的工事,因為在旅順,有的是比南山還強大的工事,它們並不是一座,而是有幾十座,漫山遍野都是“南山”!難怪當時世界公認的軍事觀點認為:即使是歐洲最強陸軍,以絕對優勢的三倍之兵,也無法在兩三年內攻下旅順要塞,除非俄軍內部發生混亂。

而日軍萬萬沒有想到,在接下來長達半年的時間內,與俄軍近距離拼刺刀,竟然是他們的一種奢望。

睦仁及時調整戰略,乃木希典臨危出征

皇宮大本營裏,睦仁的臉色十分凝重,皺著的眉頭很久都沒有舒展開,他接到了來自奧保鞏的戰報,報告日軍已經攻下了金州。然而睦仁並沒有高興,他的第一反應是命令侍從武官再向奧保鞏求證一下:戰報上的陣亡人數是不是多寫了一個零?

奧保鞏的戰報上寫著:此戰,傷亡共計4200余人,英勇戰死者3000人。

睦仁的驚訝是有原因的,根據日軍的統計,十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如果不包括在台灣的戰鬥,日軍總陣亡人數為1132人,也就是說,奧保鞏在一天之內就損失掉了3倍於當年甲午戰爭9個月的總損失兵力!而這僅僅只是攻占一座山頭,更何況根據戰報顯示,第二軍並沒有完整地攻下南山,一切的現象都表明是俄軍無心戀戰、主動撤退!

所以睦仁並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對比甲午戰爭,他認為陣亡人數應該是300,然而,不僅這個數字是準確的,就連另外一個數字也證明了殘酷的事實:金州之戰和整個甲午戰爭的炮彈消耗量大致相當。

睦仁臉色已經難看到沒法看了,看來戰鬥要比事先預計的艱難很多倍,必須對原有的戰略和兵力部署進行調整——不是微調,而是徹底調整。

原先速戰速決的戰略在基本意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金州之戰已經讓人意識到,即使按照原計劃把三個軍都投入旅順,旅順也不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攻下來,如此就會陷入對日本最不利的持久戰的泥潭,從而反過來破壞速戰意圖,新的戰略正是要圍繞這個意圖進行調整。

首先,在整個滿洲戰爭中只投入三個軍看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原計劃上再增加一個軍,以這個軍的兵力圍住旅順,其他三個軍作為主力北上奉天與俄軍主力決戰,與俄軍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運兵搶時間。此時,旅順已經處於日軍主力的後方,為了保障主力後路安全,圍困旅順的這個軍必須首先保證一直使旅順成為孤城,切斷旅順俄軍的去路,不放一個俄軍走出旅順,然後尋找戰機迅速攻下旅順,增援奉天一帶的主力戰場。

這個戰略實際上比原來的戰略更加冒險,也更加艱難,之前之所以沒有計劃派出第四軍,只是因為四個軍已經接近日本派兵的極限了,現在不得已傾巢而出,又不得已而分兵。這是沒有辦法的,俄軍越強,就反過來促使日軍在戰術上必須越機動,越快,截斷俄軍通過鐵路增兵的時間,而對於睦仁和大本營來說,只增派兵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改變一個能與它們匹配的方面——指揮。

開戰以來,日軍一直是以大本營在後方遙控指揮各軍,這也是甲午戰爭時期的做法。現在,必須改變這種局面,將開赴滿洲的四個軍編為一個集團,派出將領,以便就在戰地對四個軍統一指揮!

於是,日軍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方面軍——滿洲軍成立了,它所轄四個軍,由原參謀本部參謀次長兒玉源太郎擔任滿洲軍總參謀長,甲午戰爭時期第二軍司令長官大山巖擔任滿洲軍總司令,他們將親率其中的三個軍先去圍攻奉天。

而接下來,比決定滿洲軍總司令和總參謀長人選更重要的,就是決定由哪一個軍去圍攻旅順,由誰去指揮,圍攻旅順已經成為了滿洲戰場關鍵中的關鍵,盡管十分艱難,但還是越早攻克旅順越好,奉天的大山巖還盼著這位將領早日去增援。

睦仁和大本營決定,讓奧保鞏和他的第二軍去奉天,選派另外一個人率領第三軍圍攻旅順要塞。

他就是乃木希典。

在十年前的甲午戰爭中,日軍有兩位中層將領全程參加了從朝鮮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再到台灣的戰鬥,一個是海軍中的東鄉平八郎,另外一個,就是陸軍中的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出生於下級武士之家,武士的兒子自然從小也是被當作武士來培養的。有年冬天,年紀還很小的乃木希典在他父親面前不經意地說了聲:“好冷!”

“你過來,我給你暖和暖和。”他的父親說。